2010悅閱欲試徵文開始了!

【會.讀書】人與書的邂逅三部曲
徵文時間:2010/02/22~03/26 
「2010悅閱欲試-我心中最Hito的那本書!」

2010年2月26日

NO.3「戰廢品」讀後心得

我都沒有經歷過戰爭,但讀過以文字重現歷史的《戰廢品》,我彷彿能聞到那股腐爛身體的氣味,那種人與人最親密也是最險惡的猜忌,總括來講,就是「噁心」。

作者哈金是旅美中國作家,他當過數年解放軍,他的父親參加過韓戰,所以他在故事中的諸多情節都是確有其事,只是人名做了更換。

楊維真老師說:「小說有時候比歷史更真實」。當我這一輩的年輕人,都只能由教科書上"簡單"瞭解過往發生的故事時,閱讀這本寫實小說,的確是很震撼的事情。

"戰廢品 War Trash"顧名思義是戰爭過後的殘渣、廢棄物,一群被利用完畢後,慘遭遺忘的人。故事的主人翁俞元大學畢業沒多久,擁有良好的教育、心愛的未婚妻與母親,但美好的生活在中國宣佈參加韓戰後,風雲變色。未婚妻與母親是他在艱困戰鬥中,努力求生的目標,也是支持他熬過戰俘生活的原動力。

書中描寫戰爭的殘酷,不僅僅止於殺死你的敵人,而是當這群軍人被俘虜,沒有以死明志,被隔絕在戰俘營,無法得知外界音訊,害怕被上層領導視為反叛,害怕就此被遺忘在孤島上,甚或擔心上層會因為國家的利益,將自己送入敵人之手時,那種驚恐,實在令我很難想像。

三百多頁的小說,讀來卻是步步驚魂,那種深層恐懼,實在令人害怕。最親近的人就是傷你最深的人,最那麼險惡的環境下,你可以信任的卻只有自己。

誰能承受戰爭的分量?對目擊者來說,是要讓真相公諸於眾,但我們得記住,大多數受難者是發不出自己的聲音的,為他們的經歷作證,是肯定不適當的。~第32章,回到濟州島。

書中有段插曲,提到有位美國女記者是當時最有名的戰地記者,出入大小戰役,常報導其他記者得不到的故事。在一次採訪中,她對記者宣稱,不找到「一個和戰爭一樣刺激的男人」,她就不結婚。

作者透過俞元說:「看到這些話,我內心裡冒出一陣噁心--對她來說,戰爭是一種表演,一場好戲。應該給她一隻步槍,讓她像一個步兵那樣去打仗,讓她親身體驗打仗的人遭的罪,還有被出賣、喪生、發狂等種種辛酸的滋味。」

記者是要客觀的嗎?那他永遠無法理解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情?記者要不客觀嗎?那我懷疑他們是否還有執筆的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