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悅閱欲試徵文開始了!

【會.讀書】人與書的邂逅三部曲
徵文時間:2010/02/22~03/26 
「2010悅閱欲試-我心中最Hito的那本書!」

2010年3月26日

NO.46「生活十講」讀後心得

人的一生需要不間斷的學習,其中,除了父母的教養、師長的教誨以外,還有一種最重要的方式使我們學習。那是,「生活」。

生活也就是社會學,它和書本上的知識同等重要。在學校裡師長們教我們認識世界的最初、知識的基礎、藝術的開發與崇拜,而這些都需要由社會來讓我們實踐,並且在不斷體會的過程中也了解真實會因為腐敗而變得醜陋。

父母和學校是我們的保護傘,給我們講述社會的種種,但又規避著最現實面的險惡,使我們似懂非懂、似懼非懼。

我們應該要做點準備,是心靈方面的防護,讓自己有能力去面對未來的一切。

蔣勳此部新作─「生活10講」正是給予我們心靈餵養的最好力量。書中選擇了10個面向來作深論,分別是:價值、官學、倫理、信仰、物化、創造、文學、愛情、情慾與食代,這些就是社會學最基本的要素。

蔣勳的觀點並不特異獨行,是我們都知道而卻被遺忘的基本道理。閱讀時不會產生排斥感,反而會因為內心深處的觀感被挖掘出來進而產生認同,由認同來省思,最後有了新的領略與通悟。

此書的主題是以生活最為出發點,書中文字以一般人皆可觸及的人、事、物來做延伸,除去了空靈又廣泛的意念性文字,使讀者能夠敞開心胸的接受這些好的觀念。同時,也活化了自身的文字閱讀慾望,因為書中涉及的生活面向實在豐富,從社會新聞、法國藝術、古典文學甚至是金剛經皆有所涉獵,這引發了我的求知慾,想要把書中提及的、我不懂的、沒閱讀過的通通品味一次!這,又是另一層面的心靈熟成。

「生活1 0講」,也可看做是在重新提醒社會的最根本;是小時候一直不斷被教育的基本概念,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被遺忘。這不是一本哲理書,更不是勸人向善的規範書,是蔣勳運用淺易的文字,唸叨著最寶貴的社會的本質,期待將人們沉睡的記憶喚醒,期待著這個社會的進化與美好!

很喜歡蔣勳的文字,那麼樣的言簡意賅,卻又是悠遠流長,總能激發我無限的深省。沒有語重心長、沒有慷慨激昂,只是用他一貫的那淡淡又帶著漠然的口吻,講述他認為最需要被活化的生活議題。這是一本沒有年齡斷層的書,青年人需要看、中年人應該看、老年人必須看。青年人看了以後,可以找到純真與勇氣;中年人看了以後,可以給予自己警惕與力量;老年人看了以後,可以將此書的觀念傳承。

我想,觀念的扶植與導正是極其重要的。建立了正確的觀念與態度,就算將來受到威脅或逼迫,使得立場動搖、觀念崩落,只要想想自己心中最初始的「衷」,就能獲得勇敢向前的力量!

NO.45「哈利波特系列」讀後心得

「嘿!你幹嘛來讀旅運啊。」

「恩,可以環遊世界啊,多棒,那你呢?」

「我喔…….因為哈利波特啊。」

「……」

夢想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誰說努力就一定會達成呢……? 古人都這麼說。

「我要當總統!」

「我要當老師!!!」

「我我我我!!!我要當最漂亮的新娘!」

「我…我想…我想當女巫。」

一定要跟著社會所限制住的思想活著嗎……? 好像是這樣。

逐漸隨著時代的腳步,開始慢慢遺忘,最初在心中那份樸實的純真,直到翻開了這本書,慢慢拾回了被時光沖刷過後的熱情。

『哈利波特』一本曾經被我嘲笑過書名過於詭異的書籍,在偶然的機會下,跟著潮流,一起沒入那片奇幻的帝國,心裡被遺忘的那個夢想,開始燃燒。

擁有魔法的國度,是很多人所夢想的世界,但是它存在嗎? 沒有答案,那是人類最心底的渴望,希望很多事都可以用魔法解決,我要變有錢,我要飛,我要利用魔法征服世界,有了魔法,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那是一個希望的世界,但是故事裡的主角,跟正常的我們一樣,有挫折,有失敗,有徬徨,有無助,並不是成為一位被眾人所知的人時,就會一切順利,就會完美無瑕,

故事中的英雄、主角,總是被人塑造出了完美的形象,擁有蓋世武功,謙虛,溫柔,不會有太多負面情緒,是那種找不到的完美人物,就是因為沒有,所以他們被虛擬成了一個只能用幻想才能看見的人,故事總是這樣子的。

總是覺得主角是不應該羨慕人家,不應該忌妒別人的,不是嗎?但是哈利他會羨慕別人擁有美好的家庭,他會認為他這麼出名而有了所謂驕傲的情緒,他忌妒朋友成為他認為自己會得到的位置,種種的負面情緒在哈利身上都可以發現到,而在配角榮恩的身上,也看見了他因為家人所給予的期望所造成的性格,羨慕主角那樣子的有名聲,忌妒的心態就這樣慢慢的出現,從其他的角色觀察,沒有人是完美的,是有私心,有欲望的,這就是人性,很寫實,在這本書裡,我看見了一個正常人會擁有的情緒,這讓整部故事有了更真實的感覺。

過去總是羨慕故事裡面的劇情,好想跟他們一起在那個世界上課,好想在那樣的環境下打拼,好想像主角一樣完成每一件事,好想那樣,好想這樣,總是沉靜在那樣的幻想下,一天,突然的發覺,其實那些都只是一種情緒,一種期待,一種感覺。發現跟同學一起上課,跟大家一起打拼,跟朋友一起完成每一件事,不就跟小說裡的人物在做著相同事嗎,都是為了目標,而付出努力,為了將來,而奮鬥打拼。

那是他的故事,我有我的劇情,他的故事是安排出來的,我的情節是自己創造的,雖然那魔幻的世界,很令人羨慕,不過我也可以創造出令自己滿意的世界,不是嗎,盲目的崇拜,讓我曾經迷失過。既然這條路不能走,那為何不走走看其他路呢?

我沒有魔法,但是我喜歡那個世界,不能進入,那可以慢慢接近吧。開始在國中,有了這個目標,開始從身邊找尋相似的味道,跟同學一起,跟朋友一起,跟大家一起,找尋一樣的感覺。

夢想是讓自己有衝勁往前的目標,我不知道要怎麼努力才可以進入充滿魔法的世界,但是我會努力讓自己接近屬於心中那份樸實的夢,這幾年,靠著這個夢想,我開時找尋自己的方向,走了這條路,有了現在的自己,那個夢很不切實際,但是它就是我心中最美的夢想,也是讓我走到這裡的一股動力。

這本書,我看見了人性,我看見了欲望,我看見了夢想。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想法,改變了我的選擇,改變了我。

「什麼!!哈利波特?」

「嘿啊,哈利波特在英國麻,讀旅運就有機會去英國找我心愛的哈利啦。」

夢想存在心靈深處,不去努力看看,那就真的不會成功了。

「當女巫!!笨蛋這世界上才沒有魔法。」

「你又知道了,我就是要當女巫。」

為什麼要被限制住,我想創造屬於自己的夢想國度。

你呢?你內心的夢想是什麼呢?

NO.44「陪你到最後」讀後心得

愛情,什麼是愛情?當我們努力的付出每一個部份的自己、當我們不計較的包容對方所有的任性過錯、當我們為了對方而做了許多的改變,那麼這就是愛嗎?如果對方背叛了、外遇了,那就不愛了嗎?既定的觀念好像就該如此簡單。史丹在結婚前就坦承的跟卡門說他患了孤獨恐懼症,但同時的他也離不開卡門,在愛與不愛之間,他們努力的想取得平衡。

就像每個愛情中的女人一樣,卡門樂觀地認為她的愛會讓史丹的孤獨恐懼症消失,所以她說服自己讓史丹擁有每個禮拜五的放縱,而絲毫的不過問。在這樣的看似平衡中,美好的彷彿身在童話故事書一般,史丹、卡門和女兒璐娜,然後打上標題寫著:全世界最幸福的家庭。只是全都打亂了,在老天開了玩笑後,就算卡門的愛依然不變的包容了所有一切,但癌症的長期抗戰卻可以讓愛緩緩的消失殆盡,於是史丹的心理疾病又復發了,他藉由一次又一次的外遇想要逃離那些濃濃藥水味,卻又藉著每一次陪伴卡門治療來彌補他的外遇行為,原來在不管幾年後的史丹都想取得平衡。

『我到底在這裡幹什麼,我並不屬於這裡。』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孤獨恐懼症,也許討厭一個人吃飯看電影、也許害怕孤單的旅行、也許恐懼當你想講話時卻沒人想聽,所以拼命的融入週遭的世界,不管是校園、家庭,甚至是在社會中,學著了解怎麼說每個人想聽的話、表現出每種大家認為的樣子,為得只是想有個人陪。然後開始疲憊,開始想要做回原本的自己,卻又不敢灑脫的拋下一切,既回不去也走不開,是的,我也想在這裡面取得平衡。

有時後失去一些美麗的東西是好的。老天縮短了卡門的生命,而卡門學會在有限的時間裡不留下任何的遺憾,其中一個就是讓璐娜記得『媽媽』。三歲的孩子要如何讓她知道媽媽快要不見了,要如何讓她在幾十年後也記得媽媽有多愛她,卡門和史丹的好友們寫了很多封信給璐娜,內容是他們眼中的卡門,這也將會是未來璐娜心裡的媽媽,雖然死亡帶走了生命,幸好它帶不走愛。不僅如此,史丹與卡門彼此都學會了誠實與接受,不管史丹多麼的花心,在最後的有限時間裡,那已經不是簡單的包容而已,而是愉快的接受那些殘缺卻滿滿的愛,卡門的心中只剩下感謝與思念。

每個人都害怕死亡,或許該說都害怕身邊的人消失,史丹的反覆掙扎渴望摯愛陪伴,卡門的害怕恐懼不想離開,不管是被留下來的、得離開的,都學習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了解待在彼此的身旁就是最美麗的時刻。史丹說:『享受生命是一門學問,而卡門已經畢業了』,不管時間的長短,最重要的是每一刻都很認真的活著。或許就是這樣的有缺陷、不完美的故事,才會如此的貼近人的心。

NO.43「暗夜微光」讀後心得

什麼叫做英雄?

當你缺手殘腳,卻依然還活著時,人們就稱呼你為 英雄。

魯本‧賈耶戈(Ruben Gallego)在一九六八年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醫院出生了,然而西班牙當時動亂共產黨黨魁時期,年輕的母親奧蘿拉在情況危急下產下了雙胞胎。但是胎兒不足月,產後十天後,雙胞胎其中一個不幸夭折,倖存的另一個嬰兒卻不被眷顧:腦性麻痺,在戰亂的國家裡,奧蘿拉被監禁了整整一年半,好不容易獲准重返校園,醫院卻打電話通知這可憐的年輕母親:孩子死了。

這個沒有出生證明,沒有死亡報告又被醫院胡亂宣布死行的腦性麻痺嬰兒,就是魯可,賈耶戈。

打從有意識時,每個保母都是用著絕望的神情看著魯可,說著看似慈悲其實絕望的話:

可憐的孩子啊,但願你早早死去吧,這樣一來,你不必活受罪,我們也解脫了。

魯可是個腦性麻痺患者,簡單的說,他用一根指頭把她所目睹的人性殘酷,所經歷的社會歧視,以自傳式的方式告訴世人,他的人生。

魯可的大半輩子幾乎都在孤兒院或是老人院度過,蘇維埃政府提供了殘障人士的撫養基金,讓魯可能夠學習跟成長。只是在孤兒院裡,他未曾感到所謂的『飽足感』,童年的美好回憶幾乎和美食脫離不了關係,馬鈴薯泥搭配上新鮮的番茄或是塗了奶油的麵包,就有如天堂一樣的待遇。

10歲的魯可待過得孤兒院已經多到她只能用”好”或”不好”來記憶,在孤兒院的老師會邀請被領養的學長回來給孩子們演講,說著遙遠的國度以及飛黃騰達的成就,但是對魯可而言,讀書,他總是在班級上拿取優秀的成績,也能在老師授課時充分表達疑惑,但往往見到他的人並不是問起他的成績,而總是睜著大大的眼睛,說:他這樣能走嗎?

以讀書來效忠國家以回報政府的養育之恩,魯可不是不懂,只是他讀的學歷在高,永遠敵不過人們對他的第一印象,魯可卻已經習慣了。

孤兒院的老師會把15歲後的殘障兒童送往老人院,而老人院會把殘障的孩童歸類為瀕臨死亡的重症病患,所以到了老人院,這群急需被照料卻只能在潮濕又不見天日的病房裡絕望著,魯可才十歲的那年,嚐到了失去好友的痛楚,他知道再不了幾年,他一樣會被送往那裏,等待死亡的監牢。

十八歲的他被送往老人院,一切心知肚明,但是魯可不想放棄,或許這樣不屈不撓的個性緣自於她母親,縱使每個保母都告訴魯可他的母親是拋棄他的她女人,甚至更難聽,但又有誰是真的知道當時混亂的真相,魯可想知道。

十八歲那年他從老安養院逃脫了,開啟了他的尋根之旅。

跋涉了整個歐洲,尋遍了各個城市,終於在布拉格與失散整整三十年頭的母親重逢了。

這就像是個故事,為了賺取人們同情心以及憐憫情的暖情故事,但這卻是魯可的人生自傳。

他是個沒有手腳卻打贏勝仗,一個大戰全勝贏得人生大放異彩的戰士。

他揮舞的不是慘血冰鋒銳刃,他用的是一隻手指鎖敲打出的震撼哀愁。

他的人生太過坎坷現實,不外乎太過殘忍的社會或是難以承受的苦難纏身,但他不需要同情與憐憫之心,他值得的是人們滿堂的喝采與掌聲。

他是魯可‧賈耶戈。

NO.42「喚醒心中的巨人」讀後心得

閱讀動機:

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還記得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是在2年前,那時心儀的對象和別人在一起,一次次失戀的打擊,促使我思考這個很多人也許終其一生找不到答案的問題。

那是一段多麼難熬的歲月,天天意志消沈情緒低落,我也試著閱讀坊間很多書籍,總認為那只是勵志故事的集合,又豈是每個人都能有相同際遇?那一句句勵志佳句,我不相信真有這麼容易做到。

直到我偶然看到世界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的故事,一切都變了!

讀書心得:
你知道你有隨時改變人生的能力嗎?
這是一本能解決你人生大部分問題的經典作品,除了很多實用技巧更有具體的練習題!本書的「信念系統:創造與毀滅的力量」章節便問你,你有多少個人生信念曾好好思考過他的出處?你相信了什麼導致你的情緒低落?如果信念是一張桌子,支持信念的依據或經驗是桌腳,你是基於哪些依據或經驗呢?

我才發現過去很多造成自己情緒低落的信念其實都找不到桌腳,作者也提供了練習題,幫助我釐清腦中的信念,並且區分為哪些對自己有幫助,哪些有傷害?有幫助的信念可以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好;有傷害的信念,則可以透過不斷的反覆辯證,思考他的幫助性,就能逐漸撼動他存在的理由。

發現積極改變自我的動力!
雖然有了成功的信念,但談得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書中「影響人生的力量」章節說明,人生所求可以簡單分成2件事,逃避痛苦與追求快樂。通常人不想做一件事情,比方學生考試將近卻不念書,就是逃避痛苦,而且他會做一些像看電視等追求快樂的事;到了考試前,他才會發現如果不讀書,後果更嚴重而開始唸書。如此的改變是因為痛苦和快樂在心中位置互易,依此原理,作者認為只要把痛苦和不想要的行為連在一起,把快樂和所想要的行為連在一起,反覆練習自然就能改變!隨後作者提供練習題,寫4件你認為該做卻拖延的事,先寫拖延而覺得快樂的理由,在寫不改變會造成的痛苦,最後寫如果行動之後會得到的快樂,越多越好。做完練習之後,我不再拖延任何該做的事情了,對我有非常大的幫助。

我有天天開心的魔法
有了信念以及積極做事的習慣,又該如何解決情緒低落的問題呢?本書「答案就在問題裡」章節告訴我,原來古今名人偉大的最大秘密,就是問自己對的問題,問題引導思考、領導人們注意忽略的事情、還有發掘可用資源。比方說沮喪時會問自己為什麼情緒這麼低落,越想越難過;但如果問自己,怎樣才能讓自己開心呢?腦中忽然充滿無限可能性,也樂觀起來。本章練習題更讓人振奮:每天早上問自己,人生有什麼讓我覺得快樂、振奮、感謝、欣喜、值得努力、驕傲,我喜歡什麼人、什麼人喜歡我,晚上問自己今天哪裡可以做的更好,哪裡做的棒極了繼續保持,今天有誰讓我感謝。每當我想到這些問題,並思考我的答案,就覺得自己好快樂!

能轉換情緒的神奇心錨
日常生活中若是情緒低落時怎麼辦?除了馬上問自己正確的問題,本書「改變可以馬上做到」章節說明了人類歷史最神奇的發現之一「神經語言程式」!本章舉出許多神經語言程式神奇改變多少人,以及大腦的精密複雜,更以科學的角度解釋:我們第一次做某件事都會在腦袋留下神經鏈,而我們越做越多次時,神經鏈也會越來越粗,這也就是為何看到檸檬就會想到酸流口水,或我去街上看到情侶就會想到過去失戀的種種,因為神經鏈都很粗讓我們飛快出現這些反應。本書舉出許多經典手法,其中一個是配合人習慣逃避痛苦這個原則,想想這個反應如果我不改變,會付出什麼代價,因為一般人只會想到改變的代價,卻很少想不改變得付出的代價。但最有趣的莫過於神經程式語言中的一種叫心錨的方式,他利用大腦分不清真實與虛構的原理,來幻想一些事情配上平常不會做的特別動作。

假設我想隨時快樂,我就回想從前有沒有什麼讓我很快樂的事,有很好,沒有就幻想,比方我假想自己是彭政閔,在奧運金牌戰對上洋基傳奇投手李維拉,擊出了再見全壘打得到奧運金牌,當下會多快樂,想到這時讓自己大拇指與小指用力捏在一起(平常不會做),就可以建立做這動作就快樂的神經鏈,以後有需要就讓自己大拇指小指捏在一起,頭皮就會發麻一下然後快樂起來,這就是心錨!

我用心錨克服了害怕上台報告的恐懼,我總在報告前一晚先幻想自己在教室、國際會議廳、市政府廣場甚至到萬人小巨蛋演講,講完台下歡聲雷動叫好時,讓自己右手拇指轉一圈,隔天報告前我轉一下拇指就會無來由的信心大增!

未來還要更上進
這是一本600多頁的書,有太多東西可以學習我說不完,但以上幾件是讓我印象深刻並確實改變我的,因為這本書大大改變了自己,他就是我心目中最hito的書!我希望自己能妥善運用這本書所教我的事情,創造自己更美好的人生。如果你也想喚醒自己心中的巨人,我也要熱情的推薦你這一本書,願大家都能保持熱情過生活!

NO.41「拉瑪的領悟」讀後心得

故事中,主角是一位名叫「拉瑪」的小兔子,牠的身後有著一對翅膀,「拉瑪」就像是隱藏在我們身心裡的一個靈魂體化身,牠有著我們對這世界所有的好奇、以及天生的性格。這隻「小兔子」,在一個稱為「中途世界」(就像是一個靈魂體的領悟休息站,好等待轉世)中遊走,經由身旁的好友開導,到處學習,到處激發內心深處的領悟!

「拉瑪」,就好像是我們每個人的心裡世界,告訴我們怎麼想?怎麼做?它帶有著我們最原始最純真的天性,這些天性,有好有壞,而如何從中導正,全靠著一世世的投胎轉世,從每一趟中學習,去補足自己的不完美。故事中的「拉瑪」,一路上碰到不少動物朋友,牠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跨不過去的地方,身為旁觀者的「拉瑪」,從牠們身上學到自己所沒有的、所疑惑的,本書中的敘述,信不信全都見仁見智,但是,在我讀完本書後,有著很深的體悟與感想,所以以下,就是我想說出來和大家分享的觀感。

這一路上,「拉瑪」遇到一隻貓「莉迪亞」,「莉迪亞」從牠豐富的轉世歷程描寫出一句話,「所有的累世就像一生,而每一世在時空的汪洋中,也只不過是稍縱即逝的剎那。」,這句話我不僅思考很久感悟也很深,漫漫人生,過得似乎很長,卻是曇花一現,想想看,在我們身邊遇到的人、做過的事,到頭來,究竟是擁有多少?而我們從中獲得的,是實還是無?現在我仔細想想,覺得「生物」真的是個很奇妙的東西。我覺得地球上,不管是人、還是動物,我們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之間先天上就有形體上的差異,其實,我們的心,都是一樣的,我們,就好像個實習生,帶著不一樣的面貌、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去體驗我們的每一世,從中獲得心靈思想成長。

之後,「莉迪亞」又再次述說,「當你學會運用邏輯,常會遺忘了直覺,這樣你只能學到部份的真理」,我們所處的「社會」,一切的制式規定都是由我們「人」去創造而生,這些規定自然而然也就影響我們的直覺,而產生邏輯,我們的生活,時常有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或者我們去問別人,我該怎麼做?而我們那心裡頭最直接的想法「直覺」,時常被我們掩飾,因為我們有了邏輯,我們變得不敢去想像,不敢去做出最真實的自己,而這些直覺裡,有些卻是一些事情的大真理,它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是我們累世而習得的珍貴體驗。

「拉瑪」走著,遇到一隻猶豫不決的青蛙,這隻青蛙,決定不出牠要往哪邊跳,最後牠就一直待在原地,變成了一顆石頭。而「拉瑪」從中習到,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自己作選擇,沒有任何人能幫我們思考或者行動,我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許結果出來是錯的,但是那才是「自己」真正錯的,因為這樣,我們對「自己」才有更深的體悟,如果是別人幫我們做的抉擇,那結果的好壞,都是經由「別人幫忙」想像而來,而這樣結果的自己,我們自己認識嗎?

記得前幾年的某一天,父親剛從日本遊玩回來。我很興奮的觀看他們拍照的相片,每一張優美的景色都令我為之讚嘆!只是其中有一張,父親是站在一顆石頭旁,石子上只是簡單的刻了一些字,剎時我覺得很納悶?為什麼父親要找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定點拍照?但是後來,我仔細一看後,才明瞭父親為何如此珍惜它的原因。因為在這石頭上,清楚地刻了四個字,「一日一生」。

NO.40「最後一場畫展」讀後心得

「就算我不慎把自己拆散了,你仍又默默撿著碎片把我組合了起來!」這故事隱含了深深的無奈與愛,安東尼對芮秋犧牲奉獻的心,她是深深的明白著的…

這並非是一本描寫畫展的故事,而是燥鬱症畫家芮秋的傳記。從她的生活、創作,一點一滴串聯起她的一生。學藝術的人看世界的宏觀和我們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投入感情的深度極其之深,因此也特別能習慣這世界的黑暗;而他們的脆弱,恰巧正是他們的敏感處,也因著他們對事物的敏銳,而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換個角度來看,精神病患者殘破不堪的心思,卻是靈感的來源。

應該是家中扮演給予溫暖及鼓勵這個角色的母親,卻是這家人的不定時炸彈?作者在書中傳遞出,有這樣一位燥鬱症母親或許是令人痛苦、難受的,然而,孩子們在心底深處仍是深愛著母親的。芮秋在家中猶如銀河系中的太陽一般,全家人的喜怒哀樂都圍著她環繞。身為躁鬱症患者的家人,她的丈夫,安東尼,包容芮秋的難以捉摸、反覆無常,成為家庭裡的保護層、調合劑。然而有這麼一個「與眾不同」,介於「瘋狂與正常」交界邊緣的母親,小孩子們將如何自處?作者在書中將小孩子因為有這樣的母親,必須早早學會看母親臉色及作出適當反應的行為,描寫得絲絲入扣。雖然我的家庭跟他們相較之下正常許多,可是卻能因為作者描述的功力,引領我進入這個家庭裡,彷彿也是成員之一、身歷其境而感同身受。芮秋雖然看似反覆無常,以自我為中心,然而卻最疼愛個性與丈夫相似的小兒子,甚至她最佳的作品也是從小兒子撿拾象徵家人的石頭所產生的,表現出她與丈夫、家人仍是密不可分的。看似分崩離析的一家人,其實有著深深的羈絆與互相依存的關係。作者描寫四名子女對母親和安東尼對妻子幽微的感情,營造的無與倫比,就好像出版社在書底寫著的「所謂的家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係?是溫暖與損傷參半?是逃離與擁抱拉鋸?還是想說愛卻發不出聲音的一種存在?」。讀完這本書,我從中獲得在生活中尋找答案的動力與勇氣,而不是回答這些問題該有的答案。芮秋既是家人沉重的包袱,卻又如同明星般地閃動著,吸引家人圍繞她,這種複雜的情感,作者以隱約婉轉的手法描寫,讀來十分扣人心弦。

而我很喜歡芮秋和自己的每個孩子單獨過生日這點,雖然不是每個小孩和母親單獨過生日都是美好的回憶,但一定都是他們最期待的一天!因為只有那天,芮秋會竭盡所能的完成他們所想要的,也是焦點全部注入在那天生日的孩子身上的。母親和小孩之間的緣份既神奇又特別,我思索著,天底下的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並非全然的公平、全然的無私,而大小眼的私心,並不能否決母親對孩子的愛,而這也不會影響小孩就此不愛他們的母親。每個小孩都知道,或許自己沒有其他兄弟姊妹來的讓父母喜愛,但他們心底始終明白,父母願給自己的一切、願為自己擋子彈、吞毒藥的那份心,畢竟血緣是切不掉也斬不斷的。

有些故事猶如啜飲伏特加般,因文字獲得最直接的幸福亦或恐懼,情緒卻在尾聲後平靜無波;有些故事乍看之下好似平淡,予人像茶一般的樸實無華,閱讀後卻在細膩的味蕾中反覆回甘,這本書想當然爾是屬於後者,雖然故事已達尾聲,卻實實在在地盤旋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人很渺小,人的一生也很短暫,生命中的起起落落,我們只能向前邁進、勇敢的面對、不斷的超越,我們或許永遠無法了解,當一個人擁有藝術天份的同時又是躁鬱症患者,教人如何接受?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用寬容的態度來接納,或像安東尼那樣,無悔又忠實地默默支持著。這樣的人,很可能是我們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就好像芮秋的兒子嘉菲爾的妻子莉姬她說:「我這麼說聽起來可能很可怕,可是如果我們的孩子確實有精神上的問題,卻能夠畫出像這樣的畫來,那我們就沒什麼好怕的,我們會是受眷顧的。」我們應該予以包容、加以關懷,會發現他們跟我們一樣,只是別於我們的是他們突如其來的情緒,其實只要加以留心,讓他們定時吃藥物控制,他們既是凡人也是天才!

細細品味,生命就像是素材,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可以把自己化成美麗的作品。而我的人生才開始不久,未曾上色的畫布,已慢慢的染上了些色彩,前方的路還很長遠,我還在探索生命中豐富的原料,一點一點的增添著、步步的向前邁進著,等著終老時,完成自己一生嘔心瀝血的創世鉅作。

NO.39「女神門」讀後心得

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女神門」開啟與否,決定在妳。

公元前的埃及,雲晴甫初世,便被斷定為災星,不得家人疼愛又失去左眼,而心之所繫的男人也拋棄他,另娶他人,而迷樣般的祭司—瑪阿特,卻現身解救雲晴,透露有關女神門的秘密,並教導雲晴如何開啟女神門,自己創造美好的人生,實現一切,她原本以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雲晴—左眼成為活祭品的女孩,為了自己生命中唯一深愛的男人,努力成長、求生存,卻發現用盡心機、機關算盡,依舊被所愛的人被叛,他在命運的門裡掙扎解脫,卻扔逃脫不了,只因他的人生,他的喜怒哀樂都寄予在他人的身上,她擁有愛人的能力,,卻也葬送了人生。終於,他領悟到,只有真正成為自己,才能開啟屬於他的女神門(創造是一切的開始),雲晴脫離了以愛為主的人生,開始為自己而活,走出生活已久的國度,在異地盡情的發光發熱,並執著的相信,會找到一個與他真心相愛的人。

女神門—只為尋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才會開啟的門。每個女人都一到女神門,門後的世界猶如一張白紙,需要靠自己為他添上色彩,而開啟門的鑰匙則是自己,不要再嘗試開啟一道不屬於自己的門,因為只會失敗,而要找到門的鑰匙,必須重新定義你自己,決定你要成為甚麼樣的人,每天專心愛護栽培自己,並勇於面對。

故事裡,雲晴因為少了一隻眼睛,也因為被人判定的命運,但因為愛自己,在短短的兩個月,他以毅力,將全城認為外表普通、獨眼、自悲自憐、剛從鬼門關回來的女孩,搖身一變,變成自信、魅力、全城都被吸引的餐廳老闆娘,他把自己的缺陷,變成人人羨慕且迷人的所在。這一段讓我很感動,也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想把自己的能力證明給大家看,勇於面對自己,畢竟你不愛你自己,誰能愛你呢?因此不要逃避,不論是為了甚麼原因。而當我看見雲晴不斷地重新選擇,想擺脫命運,並為別人而改變自己,但他依舊不會有令她滿意地結局,這也讓我發現為別人改變自己,只為了配合別人,這樣的行為,何嘗不是削足適履?現代的小孩,太多是為了迎合父母,而從事自己不喜歡的事,你的生活或許沒有困難,但不一定快樂,這些孩子的門,是父母幫他們打開並將美好的圖畫上,孩子們只需要塗上色彩,便能擁有美麗的圖畫。為何不棄絕所謂的命運之門。正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

女人要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如果對外表沒有自信,就想辦法改造自己,給自己更多的信心;找到自己鐘愛的事作為目標,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發光發熱、引人注目。愛情並不是女人的全部,得到婚姻也不一定獲得幸福,只有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女神門」也會因此而開啟。

NO.38「新伊索寓言」讀後心得

我也是因緣際會才得到這本書,因為成績有進步,老師拿了兩本書讓我選,可是我毫不考慮就選了「新伊索寓言」這本書。之前有看過類似圖畫書,而且本身很喜歡小故事,因此,興致更濃厚了。

我利用了這個還蠻短的寒假,看完了這本書。其實它還蠻厚的,不比原文書薄。裡頭有三百多則小故事,藉著顧是來告訴我們人生中的一些道理,利用短篇寓言故事,而不是長篇大論的大道理,讓我們也就是讀者,更能輕易了解,因為故事大多用身旁事物,更能融入生活中。

或許是我見識不夠廣,在書裡看到許多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像是「龜兔賽跑」、「蠟燭的燈火」、「金斧頭與銀斧頭」之類的故事,沒想到都是從伊索寓言出來的。而大家都知道伊索寓言,但知道伊索是怎麼樣的人嗎?職業是什麼?伊索在古希臘中就是一個非常會說故事的人。他曾經當過律師,善用富含別意的寓言來為他的當是人辯解;戰亂後,被賣為奴隸,以說故事贏的口碑。所以他說的故事和他的一生,才得以流傳下來。雖然因出版社不同或譯者不同,寓言有些差異,但都是大同小異,對讀者並不會有太大影響。聯經出版社將所有有關伊索的寓言重新整理過,收錄了最詳盡了故事內容與註解,取名為「新伊索寓言」。

我是懷著期待看這本書,雖然它真的很厚,我相信我能把它看完。裡頭的許多寓言故事,都可以利用在生活周遭上,提醒還未發生過的狀況、解開已發生過卻還有問號的問題。它真的會讓你有學到什麼,故事裡的例子有些因為太平凡,甚至不會去注意到。而故事裡的每一個寓意,會讓你感到「實在太有道理了」!或許有些會有點哲學味,有點難懂,不過等到碰上問題,忽然間恍然大悟,並且稱讚起伊索的智慧極未卜先知。故事採用了許多動物和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如「金斧頭和銀斧頭」就是赫米斯神的故事。因為伐木工的誠實,獲得的赫米斯神的賞賜,得到了金斧頭和銀斧頭;不誠實的人則連原本的斧頭都被沒收。故事的與生活如此貼近,更加貼近讀者的心。

這本書真的很適合我。因為我不喜歡看很長很長的文章,當然也很少看小說。並不是不喜歡看書,而是又長又臭的文章只會令瞌睡蟲快速侵入體內,並且有時無聊的內容更是加快了「點頭」的速度。一翻開書就已經對它失去耐心,當然也就看不下去。可是,由五十到一百個字組成的小故事,吸引力較大。心裡想:「反正字這麼少,看看也無彷。」卻不知愈看愈有興致,故事因為生動,更引領我們入勝,就如順口的餅乾一口接著一口,一篇接著一篇,每一則的內容皆不相同,更不會有膩了的感覺出現。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不同,文學也不例外,我真的建議,看書容易打瞌睡的人,可以找一本有很多小故事的試試,不只增加想像力,文章的結構性也會變好。

NO.37「絕對讓你感動的小故事」讀後心得

我從沒想過會看有關哲學類的書,連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在圖書館一直愁找不到一本書可看,在多次的尋找後,找到了這本書,吸引我的原因,是他的書名。但仔細閱讀過才知道,其實,哲學也是可以淺顯易懂的。

這本書是由很多則小故事組成的。看完每一則小故事,後面會附註「智語」,如果看不出故事想表達涵意,你可以看看智語,它說明的很清楚。或許你可以先看看智語,載回頭看小故事,你會更能體悟其中的奧妙。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小故事,名叫「距離之美」。故事敘述有一位富翁如願以償取到一位美麗的女影星。新婚之夜他們深情款款的注視著對方。新郎說:「咱們既然做了夫妻,就該坦誠相待。我有幾個小隱私告訴你,你不要吃驚。新娘淺淺一笑:誰沒有幾個小秘密啊!既然你肯告訴我,我也決定把我的小秘密告訴你。新郎用手抓下頭頂上的髮套,對新娘說:其實我已經禿頭……沒想到新娘把一頭長髮隨手摘下來: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我生來就是全禿。見新郎看著自己的禿頭發楞,新娘主動坦白說:你覺得我雙眼皮漂亮嗎?其實是人工割的,心量卻毫不吃驚,他邊說邊把自己的左眼從眼眶裡取出來,原來他的左眼是假的。新娘說:其實我這漂亮的臉蛋也是整了八次容才整成這樣的。新郎邊脫上衣說:我的心臟可是靠起搏器才能維持跳動。新娘也脫下胸罩:我是做了隆胸手術才這麼豐滿。新郎說:既然你這麼明白,我把我最大秘密也告訴你吧─由於經濟危機爆發,我已經快破產了……新娘也向下了最大決心:本來我不想讓人知道。但你對我這麼好,我就告訴你好啦─其實我原來不是女人,我是做了變性手術……

人與人會之間會對彼此有情感,是因為他身上有一些你沒有的東西,他可以填補你不足的地方,算是一種補償心態。但你和他靠的越近,越了解他,就會知道其實他和你並沒有什麼不同,自然而然你對他的感覺會慢慢淡掉,也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好奇心。而在我看來,兩人之間的坦誠似乎已經變調,他們以後真的能好好相處到老嗎?答案是不一定。如果他們能接受彼此新婚之夜說的一些隱私,或許能白頭到老,否則他們倆就是史上夫妻緣最短的一對。

由這則故事知道人與人之間保持一點距離是很重要的。就算彼此非常相愛,也不可全盤托出自己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也許就是始終保持著神祕感,對方才不至於失去對你的好奇心,說不定這就是能白頭到老的秘密喔!我也衷心的推薦你看這本書,閱讀過後說不定你心裡的疑惑全都解除了,我相信書裡的答案,會解開你想也想不透的問題,看了此書後,心情也可能會變好喔!

NO.36「大觀:一位癌症小孩的心聲」讀後心得

「周大觀」這個名字對我印象很深刻,我記得是在國小時從新聞上知道這個名字的,老師也提到他這個勇敢的抗癌小勇士,也鼓勵我們去讀他的書。當時他有一個作品的名字「我還有一隻腳」實在太震撼我了。

國小時的我看著每個同學健康活潑的樣子,根本不能體會癌症的可怕,更沒想過有人會因為生病而把腳鋸掉。直到我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朋友他患了糖尿病,腳的傷口潰爛而要截肢,我才第一次親眼看到只有一隻腳的人。當時的我很小,一點也不懂事,我很害怕跟他有接觸…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他,怕眼神忍不住注意他的缺陷。因為我的疏遠而沒了連絡,我想他也忘了我了吧…畢竟我只是他童年的一小段回憶,那個因為他只有一隻腳而逃離的「朋友」。

所以我決定找周大觀的書來看,在他的「日記」中,我感受到強大的生命力。世上有很多人想活命、想健康,但卻有很多不知福的人不斷的摧殘健康,傷害生命。為什麼兩者不能對調呢?也許,這就是上天要給我們的考驗吧…祂要讓覺悟的人獲得另一段新生命而用珍惜的態度重生;祂要讓混沌的人痛苦的活著直到找到生命的意義為止?

翻開前面幾頁,就像在看自己小孩子的相簿一樣,看著他的快樂成長過程,但在他9歲第一次開完刀的照片就能看出他因病消瘦了許多,後面的照片並沒有好轉,因化療而沒了頭髮,因手術而沒了左腿,但照片只停留在10歲…

他是如此的想像一般小孩一樣長大、上學、玩耍,短短的文字中有著對生命無限的渴望。他的詩文如此的有感染力,每一篇都會讓我浮現很多畫面,每一篇都能令我鼻酸,彷彿他的抗癌過程都歷歷在目。

在封面的大觀照片的笑容是如此燦爛,他的笑容是為每個跟病魔拔河的病人們加油打氣!

我已經健康平安的活到21歲了,相較之下,我的煩惱都不是煩惱,我的挫折也微不足道。我應該要帶著別人的希望活下去,替他們燦爛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怨天尤人。

一本兒童文學也能像一本哲學書一樣帶給我收穫,文字好像也沒有年齡的界線了,這本書被歸類於此,令人感動及勵志的程度卻不因作者的年齡所限制。就算用兒童文學來寫讀書心得也一樣有深刻的感受!

NO.35 <此篇文稿有相互抄襲之嫌(相似度達百分之60以上),予以剔除>

2010年3月25日

NO.34「總裁獅子心」讀後心得

我覺得嚴總裁因為能夠「認清自己」才能使他在許多人生的十字路上選對了正確的方向,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優缺點,以及什麼是適合他與不適合他的,我想這是他能有如此成就的重要的一環。但很多人總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我亦是如此,跟著社會及父母的腳步唸到大學,雖然對飯店有興趣,但卻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是想當個專業的領導人,還是認真負責的基層員工,還在摸索的我,覺得「認清自己」是最基礎卻也是最難的一部份。但不可否認的是認識自己是「成功」的第一要務。

文中最讓我佩服的一點就是作者的「垃圾桶」哲學,他把自己比為垃圾桶,開始扮演收垃圾的角色,所有同事認為最麻煩、不願意做、不想做的事,總是願意收拾善後,藉此獲得一些學習的機會,但是現今社會中又有多少人真的願意這麼做?就我來說,在升大學暑假期間於知名的餐廳打工,剛是菜鳥的我,總覺得要學習嚴總裁的垃圾桶哲學,故作了許多份外的事,等到時間ㄧ久,大家卻覺得那是我分內的工作,同樣領的是時薪,我卻比其他同事晚下班,當時的我非常不平衡,付出的總比學到的多,所幸主管都有看在眼裡,最後把我提升至包廂內服務。但,要是默默付出的人永遠沒被賞識,只是一味的貢獻,那「垃圾桶哲學」真的有其價值嗎?還是只是對自我的肯定而已!雖然「吃虧就是佔了便宜」,但越來越少人秉持著此理念工作。不過我相信,若每個人都能夠懂得這個道理,並且身體力行的話,那麼生活週遭就會減少抱怨了。除此之外,嚴總裁認真、努力不懈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對大多數人而言,危機是邁向成功之路必經的考驗,作者的成功之路中依然面對著許多危機,但都是因為不願放棄的精神,使得每次都能化險為夷,繼續向前邁進,這點我非常贊同,我相信若以逃避的心態看待事情,相同的問題將ㄧ再的上演,就已唸書來說,心想只要考試不出此題目,就可以順利過關,卻不知,上了大學重覆的東西再出現,花了更多的心力在上面,這就是我所經歷的結果,所以,我認為每個階段都有需要突破的地方,才不會在下個階段成為你的絆腳石。

書中提到了『領導人』這個靈魂人物,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機會當上領導人,領導者除了具備專業的知識及能力外,更要處世圓融,關心下屬,了解每個人的需要,而不是獨裁地叫人聽命行事就好,這是嚴總裁認為身為領導者應具有的條件。但,所謂「好」的領導人,在社會上有多少?我所聽到且經歷過的,大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情緒起伏大,將員工永遠視為「員工」,真正能爲員工設想的公司或領導人,了了無幾。若想在我這裡工作,就必須接受這些不平等的待遇,員工也只能私底抱怨,爲的還不是那份微薄的薪水,雖然現在有法律的規定保障受雇者,但若受到侵犯,能勇敢捍衛自己的人又有多少?但不可否認的是,擁有好領導者的公司,在社會或經營型態上必定有良好的口碑及形象。我想我能做的是將自己提升至好領導者的位置,若這一代的年輕人都能有這樣的想法,那麼將能改善領導者與雇主之間長久以來失衡的關係吧。

閱讀此書後,有了近ㄧ步的體認,當個所謂的「旅館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所需經歷的必定有困難之處,目前我覺得最難的並非專業知識,而是像嚴總裁一樣有著服務熱忱,細心且謙虛學習的心,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到像嚴總裁這樣,但我會在未來的旅途上,以最謙遜的態度,學習做個傑出的「旅館人」。

NO.33「傲慢與偏見」讀後心得

傲慢與偏見其魅力在於,每個角色都是獨特、與眾不同的,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們性格的迥異之處,這讓每個角色更加傑出顯眼,好像每個人物都像真實存在一般,故事劇情百轉千迴,高潮迭起,那種幽默客觀的描述,與帶有喜劇色彩的反諷手法,更是引人入勝,我想這正是我喜愛此書的原因。

在書中我也看到了真正的現實生活,書中所描繪的人性特質在現實社會裡都存在,歇斯底里的囉唆婦人,平生關心之事只有嫁女兒、善於說謊欺騙感情的花花公子、愚昧無知卻又自恃甚高,善於討好的神父…...等等,一切是那麼的自然,與生活貼切,彷彿身歷其境,沒有英雄的激情,也沒有驚人的奇遇,其風格平易淡雅,卻將人性的美好與弱點、矛盾與衝突巧妙的呈現在眼前,讀起來雋永清新、細膩的令人為之動容,有時候,最平常不過的事,反而能深刻的留在心中。

我想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的個性總會有一些小缺陷,如恃才傲物,待人冷淡的達希先生;被人認為傲慢,而有主見又聰明伶俐伊莉莎白,因為在一次舞會上受到達西的怠慢,自尊受傷後對他有偏見,縱使達希先生對伊麗莎白有好感而表白,也被伊麗莎白生氣的回絕,之後兩人都改正彼此的態度,使一切冰釋前嫌。由此可見「態度」是重要的,眾人也大多以別人說話的「態度」為第一印象,這感覺一旦建立,便很難打破,但我們如果被表面的假象所矇蔽,便很難再看到內心深處所擁有的東西,人往往會因其表面而對它下斷言,但卻忽略了他的內涵。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能有謙遜和自省的勇氣,當伊莉莎白認識到自己對達西的偏見是虛榮心所致,她能冷靜地反省,並由激烈痛苦的掙扎,看清自己的缺失,從而昇華智慧。如果沒有那顆善良與善解人意的心,如何辦得到?我們在明白自己的錯誤時,往往不願正視,不願意承認而選擇忽略,更加不會自我反省與檢討,若我們面對錯誤時只會逃避,那麼這個錯誤便不會停止只會一犯再犯,如此,我們便不會進步,反而向後退,人必須行動和自省才有希望,人的尊嚴絕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行動和自省中獲得,伊莉莎白能承認錯誤並且改進,著實令我敬佩不已,我覺得他已是個擁有完美智慧的女人了。

如今,我以書本看世界,一切都顯得如此清楚;我們容易因偏見看不清一個人、一件事。因此,我要培養自己的智慧,學習伊麗莎白待人處事的態度與其智慧。更要體認,第一印象並不一定正確,別讓表面假象蒙蔽了我們的雙眼,重視內涵內在,表面稍縱即逝,真正能永恆存在的是內心所擁有的,如莎士比亞作品所說:「玫瑰這種花,即使換了名子,依然芬芳」,我們還要拿出善良的本心,以人性的關懷看世界!

NO.32「我要站起來」讀後心得

閱讀了梁藝所寫的「我要站起來」一書,讓我覺得梁藝真是一位熱愛生命的勇者。與死神抗爭過的人最熱愛生命,被病魔擊倒過的人最珍惜健康。當一個與死亡拚搏勝出、對殘疾奮力康復的年輕人,將自己的經歷坦然獻給讀者時,就是在向世人傳遞著這樣的信念:「熱愛生命、珍惜健康!」梁藝就是這個信念的傳播者。

從小因參加很多比賽讓她自己也得到了很多的經驗和自信,其中幕後中的推手世梁藝的媽媽,從小就對文藝方面表露出格外的興趣與天賦,四歲不到就學著媽媽的樣兒在幼稚園裡組織小朋友們讀(a-o-e),還用稚嫩又不標準的發音像模像樣的給她們講故事,儼然一位小老師。梁藝經常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中學的時候更是樂衷於在各種文藝活動中展露頭角。對於她得喜好,媽媽從不干涉,總是盡心扶持、善加培養,對於媽媽的鼓勵和支持,在她的抽屜哩,總是堆滿了厚厚的榮譽證書,都是參加各種比賽得來得戰利品。

十二歲那年,她第一次登台表演唱歌時,就轟動湖南。十六歲時,以最小年紀榮獲湖南省第七屆青年歌手電視首獎,同年又榮獲首屆電視節目主持人一等獎。兩年後考入被譽為明星主持人搖籃的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並於二00一年以全校第一名畢業,隨即成為湖南電視台都市頻道最具潛力的主持人。在同年五月二十七日的開播直播晚會上,梁藝第一次登台亮相,就獲得滿堂采,轟動全中國,她被全中國各界讚譽為湖南電視台都市頻道的「當家花旦」,接著擔綱主持大型現場娛熱節目「都市有情人」和音樂節目「都市新聲代」,一條星光大道,似乎正在眼前徐徐展開。

但是在二00一年九月二十二日上午,她一如往常的來到電視台錄製節目,並準備為大型晚會彩排,就在化妝間,突如其來的疼痛幾乎在一瞬間擊倒了她-頸部脊髓海綿狀血管瘤突然爆裂,血流壓破中樞神經,致使他在五分鐘之內全身癱瘓,巨大的痛楚瞬間使梁藝脖子以下完全失去知覺,生命跌入谷底。這次的意外對她個人來說,不用說是毀滅性的災難。當她在化妝間倒下的時候,沒有人可以意識和逆料到這種打擊的嚴酷程度。我無法體會梁藝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無從知道一位燦若晨星的花樣少女,突然從豔麗的燈光、如夢的音樂、如潮的掌聲中,被推到陰沉的病室、藥物的圍城和無期的診療之後,如何面對和承受這樣劇烈的腳色轉換。

疾病使梁藝的生活發生了徹底的逆轉,一個原本那麼美麗的女孩變成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病人。接下來進行的幾次大手術使她身上又多了一道道的傷疤,治療中原本苗條的她發胖,一瞬間,梁藝心情灰暗到了極點,每天以淚洗面,她更換了自己的電話號碼,不跟任何人聯繫。

然而,生命的力量終於在重重的烏雲中透射出光芒,因為摯愛的親朋好友和無數相識、不相識的人的鼓勵和關愛,年輕的梁藝終於在絕望中找到希望,她慢慢開始接受現狀,重拾自我,學會坦然從容的笑對人生,用年輕的生命註解了很多人都讀不懂的「堅強」。

梁藝說:「經過磨難的天空更加燦爛」。現在的她最喜歡的表情是微笑,她在微笑中堅信,只要肯努力、有熱情,無論命運多麼殘酷,都無法摧毀有價值的生命。她的樂觀和勇氣像一盞燈,照亮了自己,也溫暖了別人,她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微笑的天使」和「輪椅鳳凰」,真不愧是第九屆熱愛生命獎章的得主。

生命是短暫的,我們應當倍加愛惜;生命也是多樣的,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享受,但生命作為大自然界賦與人類的精神卻是永恆的,需要我們世代歌頌。梁藝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仿效,她的堅強與堅持,使她走出灰暗,邁向彩色的人生。

做個夢回到幾年前,我還在幸福的花園,那是天是藍的,雲是白的啊!舞台也是閃亮的啊!掌聲的喝彩,鮮花的湧來。如經夢已變成白煙消散在天邊,舞台沒有了燈光漆黑一片。我也要堅定勇敢面對著這場考驗,在痛苦無助徘徊時,愛為我點起了燈。閃爍多少的力量、多少希望、多少關愛,伴我穿過多少個黑暗的夜,站起來,親愛的朋友們,為我加油為我喝采。我要站起來,帶著你們的希望,帶著你們得期待。我要站起來,舞動在人生的舞台,站起來 我要站起來。

NO.31「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讀後心得

人應該把握的究竟是過去?還是未來?

不,是當下!唯有活在當下,才能做好每一件事,並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書內容描述一位奧運體操選手──丹,擁有好的體能、優秀的成績、富裕的家境。但某些雜念困擾著他,讓他每晚輾轉難眠。因緣際會之下,丹在24小時的加油站遇見一位神秘老人。老人在丹未注意之際,從地面一躍而上屋頂。丹被他驚人的跳躍力所吸引,於是求老人告訴他箇中奧秘,希望可以幫助他得到奧運體操比賽的冠軍!

因為老人說話充滿哲理,以及神秘的行事作風,丹稱他為「蘇格拉底」。蘇格拉底認為丹原本的生活型態與飲食方式,已在無形中破壞他的生活,這不但會讓他失去朋友,甚至會危害他的體操生涯。他要丹試著改變生活習慣,並且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突破困境。丹原本對蘇格拉底的說法與教導存著半信半疑的心態,但當他試著去實踐時,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蘇格拉底對丹展開一連串的訓練,但他不懂老人要他掃地、拖地、掃廁所可以獲得什麼,他便不再接受蘇格拉底的訓練。丹卻在這時發生車禍,右腿粉碎性骨折,醫生宣布他無法再繼續他熱愛的體操活動,他變得不知所措,甚至後悔他一味追求他要的快樂,因而讓他跌落萬劫不復的深淵。

就在這時,蘇格拉底不斷地鼓勵他,並為他打造一個專屬的訓練場。經過蘇格拉底的訓練,丹不論是在學業、體操,或是原本舊有的觀念,都有所改變。藉由蘇格拉底的引導,丹甚至產生一個全新的思想觀念-「人們應該將個人意志凌駕於智慧之上,發揮思想靈魂而不是一味的訓練身體的強度。」當他有著全新的觀念與平和的心境,人生的意義也越來越清晰。

故事中最有趣的是,蘇格拉底將丹推入水中,丹大喊:「阿!」來不及反應便掉落水中。蘇格拉底問道:「在你掉下水時,你的內心存有哪些念頭?將你丟下水是為了要淨空你的腦袋,讓你有專注的感受,就像你專心一意的感受掉落,並將它命名為『阿!』。」這段話真的很有趣,因為我們平時很少全神貫注在單一事件上。我們是不是常常一心二用,甚至三用或好幾用?我們總是不能集中精神的去做一件事,一件讓我們全神貫注的事!這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學習一心一意,專心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並拋開雜念,試著用心去感受與體會,這樣可以有更好的表現。

懂得從內心去發覺自我,用心傾聽,瞭解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是表面一時的快樂?還是發自內心的快樂?除了善用身體,我們更要懂得善用智慧去生活。有時候事情不符合期望時,我們容易喪失信心,也容易感到失望。但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磨練,一種可以讓我們學會運用智慧,並在正確的地點、正確的時間,做出對的決定!我們要把腦袋中的雜念和垃圾丟掉,我們才能聽到最純淨、最原始的回應。

書中曾說過:「每件事都有其背後的意義。」如果不是這次的挫折,他不可能變得更強壯。戰士永遠不會放棄自己熱愛的事物,我們要有像戰士般的熱情,永不放棄自己所熱愛的一切。書中蘇格拉底帶著丹去爬山,並告訴他這是他一見面就想帶他去的地方。當到達目的地,丹發現只是個不起眼的風景地,便很生氣地對蘇格拉底說:「這就是你要帶我來看的地方?沒有什麼特別的啊!」但其實蘇格拉底想要告訴丹的是:旅程中開心、快樂,這就夠了!重點在於過程,而非目的地,就像是生命,重點在於過程!過程中所學、所見、所聞,才是重點,為夢想而揮灑的汗水,與沿途雀躍期待的心情交織的過程,這才是最大且唯一的收穫。

在這個世界上隨時有事情在發生,每個時刻都是不平凡的時刻,所以要格外珍惜我們活著並呼吸著新鮮空氣的每一刻!死亡?可悲嗎?不!最可悲的是,大部分的人沒有認真的活著!這句話點醒我們,應該要珍惜活著的時光。不論我們是生氣、快樂、悲傷,至少我們有感受,這提醒著我們應該用心去認真生活,並且追求我們人生想要的夢想,而非一日過一日,得過且過的活!這樣沒有意義!任何人都會歷經失敗,重點在於是否能再站起來?意外有時會成為轉機,生命也就是不斷的選擇。我們的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只有行動,要做才會有意義,生活才會有所改變!空有想法,是沒有用的。只有願意行動和努力,才有機會成功!

我們學不到東西,常常是因為沒有活在當下,沒有讓自己專注在一件事上,因為我們容易沈浸在過去並蒙蔽自己。如果專心,可以聽見過去所聽不見、看不見的一切。正所謂知己知彼,要先瞭解自己,才能更瞭解別人。書中提到三個重要的原則:幻象、幽默感、改變。所謂「幻象」,指生命本身是個謎團,別花力氣去瞭解;「幽默感」,要保持幽默感,尤其是和自己有關的事物,這是所有力量的來源;「改變」指沒有事物能永遠保持不變。這三句話明確指出面對生命時應有的態度和觀念。

這本書主要想要傳達的意念,就是要活在當下,用心用力去呼吸每一口空氣,享受每一件事,不論是好是壞,都是人生要經歷的!因此,推薦各位同學閱讀,說不定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從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哲理。

2010年3月24日

NO.30「貝納德的墮落」讀後心得

每天,都會有人因身體器官生病等不到捐贈而逝去。

《貝納德的墮落》此書的中文譯名取自史上第一位進行人類心臟移植手術的貝納德醫生之名。在書中,作者藉由優秀的年輕住院醫生艾貝‧迪麥多的經歷與感受,帶領我們深入了解器官移植的幕後作業。

場景從器官掮客為了金錢走訪開發中國家,假借仲介認養孤兒的名義帶走幾個小男孩;艾貝‧迪麥多受良心的驅使移植了一顆健康的心臟給十七歲的年輕人;維克多‧福斯為了摯愛的妻子耗費大筆金錢從器官掮客手上購買心臟;有才能且好享受的醫師團體為了更豐裕的生活而成為泯滅良心的劊子手;器官捐贈者的家屬最後為了金錢而選擇遺忘當初寬容與感恩的心情……一連串的緊湊鋪陳,不一口氣讀完你會不捨得放下手中的書。

自一九六七年貝納德醫生與其移植小組於南非開普敦進行了世上首例的心臟移植手術至今尚不到半個世紀,心臟移植由幾近不可能的任務轉變成普及而不再令人感到陌生敬畏的手術。短短的四十幾年,科技的進步帶動了醫療的技術,延長了人類的壽命,然而當移植手術的技術不再是成功的主要因素時,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反而成了器官移植患者的生存關鍵。

器官移植,對醫學而言這是一個極重大的突破。某個器官生病了、衰竭了,換一個就好了,多輕鬆。只要器官條件吻合不排斥,一個重症患者也可以恢復的像健康人一般,快活的過日子。“換一個器官就好了”,那,健康的器官從哪來?移植技術不再是問題後,檯面下的問題影響因素一一浮出檯面上了。要健康的、要時效性的、要有捐贈同意書的,這些是捐贈者的部分,較無異議的。具爭議性的是被捐贈者的受贈排序,有可能會因為身分、家庭背景、社會觀感等外在因素而有所改變,影響了受贈者的生存權。如同書中十七歲的年輕人,因為富豪的介入差點等不到健康的心臟而喪生;富豪之妻,也因為丈夫的身分背景而比其他人多了幾次移植健康心臟的機會,雖然,她最後還是活不了。

器官捐贈,將往生者不再需要的軀幹移植給有需求的人,其立意是良善的,只是往往在少數人因利益的操弄下而變質。每每看到這類具有爭議性題材的小說或電影,總認為太偏離現實,不可能出現在真實世界裡。但是經由媒體的傳播,時不時報導的醫療糾紛、醫療爭議或是某知名人士進行器官移植手術時所產生的醫療質疑等內容,不免心裡會有小說或電影情節在現實世界裡上演的錯覺。

原英文書名《Harvest》有收穫之意,而中文版的編輯極其巧妙與反諷的以《貝納德的墮落》為譯名來凸顯醫事人員道德感的反差。40年前,貝納德醫師為了拯救生命進行世上首例的心臟移植手術,歷經數十年,醫療技術突飛猛進,這座白色巨塔卻開始出現了裂縫。同樣身著白袍,有些人執刀的目的卻不再是那麼單純的只為了濟世救人,在白袍之下,你不知道他是掌握著生存的天使或是掌管著死亡的惡魔。

人性,最容易收買也最不可測。

2010年3月23日

NO.29「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讀後心得

國內有位知名企業董事長曾說過:「學問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而他所說的「做人好」,其實具有多方面的意義,例如:人際關係良好、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心情愉快開朗、身體強健、擁有度德量力的心態...等等。只要「做人好」,是可以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縱使不能成大功立大業,但起碼可以成為一位好國民,並且活得充實而有意義。

最近,閱讀過許多書籍,但其中有些書籍閱讀完後,並沒有任何感觸,只是反覆說著相同的事情。市面上此類型書籍過於平凡,好書籍所要傳達的意義無非是簡潔明瞭,哪怕只有幾十頁的讀物,書籍在於精而非厚重。直到我閱讀到勵志作家亞歷士‧羅維拉的《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使我體悟到,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為了什麼樣的生活而在努力及堅持?西班牙著名勵志作家亞歷士‧羅維拉的《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其實就是一本指引我們如何「做人好」的書籍。

「當我寫文章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充滿熱忱及活力。看過我作品的人,都鼓勵我投稿報章雜誌專欄,可是,我沒辦法靠這個養家活口啊!」「我每個月都需要支付一大筆的生活開銷、房貸、車貸、卡債、父母的生活費,我都快累垮了,可是我又能怎麼辦呢?難不成讓一家子都喝西北風嗎?」。

這些句子很熟悉吧!在繁忙的社會當中,有太多人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內心深處盡是矛盾與苦惱;現今,還有太多優秀的上班族,為了一份薪水,承受巨大的壓力,全心投入工作,同時也犧牲掉家庭、健康、休閒,忽視自己的感受,相信這樣的生活,你、我都不會想要吧!本書作者亞歷士,曾經也遭遇過相同的問題,心中莫名其妙感到恐慌、突如其來產生憤怒,甚至失眠好幾個禮拜,他只想知道:「人生難道不能改變了嗎?」。於是他花了整整七年的時間,從閱覽過的許多書籍、故事、電影以及聽過的歌曲中,思考領悟出一些可以解決這些人生困境的答案,並將他這段思考的過程,巧妙地慢慢引導一些亟欲在生命旅程中找到出路的人,並發掘自我內心的能量,扭轉自己的命運。正如作者書上所說:「為了創造機會,我們內心必須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只要我們願意真誠面對自我,下定決心改變態度,一定能擁有充滿幸福、創意與愛的人生。

作者的第一封信,就提出一句警語:「若說我們必須賺錢維生的話,那就意味著生命已經奄奄一息了。」只要活著就不需要去想賺錢維生,因為,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我們已經賺取了生命。我確信,一個充滿感動的人生,絕對是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當中,它應該是我們的能力、熱情和日常工作的交集,也就是職業和熱忱相結合。唯有如此「工作」這兩字才能得以提昇,創造力也將由此產生。其實,作者只是想點醒我們,幸福才是我們最終應該要努力賺取的。

目前,台灣的小孩從第一天上學起,放學後,一連接著上補習班去補英文、數學、才藝班...等一連串課程,可說和國外小孩形成強烈對比,台灣小孩從小就在競爭、壓力的生活中成長;到長大後,至大學畢業卻遲遲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因為過去都是父母在做決定,灌輸給小孩長大後要找份薪水高、職位高、離家近的工作,而小孩沒有主見和看法,一生終究被父母做決定及安排,教育出來的這代小孩子,又被諷刺稱為「草莓」,究竟是我們的過錯,還是教育的問題?。反觀,國外的小孩子滿16歲後,假日就得去打工、送報紙、牛奶等等,到十八歲成年之後,父母則催促孩子搬出去住;其實,國外父母跟亞洲父母思維不相同,他們覺得讓小孩搬到外頭住,讓他去打工、找工作,可以訓練獨立及如何管理自已的生活。而我們這一代小孩卻抱著極大的委屈和龐大壓力在成長,小孩子就應該快快樂樂成長,發掘自我的志趣及熱情,那會更有意義,也不會造成反效果。不應只是灌輸孩子一定要考前幾名,而是應培養無私利己主義、自我獨立及健全的品德人生觀,才是教育這一代小孩子率先重視的課題。

本書中所提到的「老闆」,其實是位大人物。在你、我的生命當中,必定也有這個很重要的角色。慢慢閱讀,你將會發現他的真實身份。作者假借寫給「老闆」的二十五封信,提供了許多自我對話的思考模式、與實用方法,如同心靈導師一般循循善誘,引領讀者發現自己的特色及定位,進而成就自我!。人生,就是從自己出發,繞了一大圈,再重新找回自己。路途的遠近,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透過自我對話,而把握每一次機會,活出最獨特、最燦爛的自己以及教我們如何作真正的自己,過著簡單、幸福的生活,盡情享受有意義的人生,是本值得推薦給同學用心閱讀的好書!。

NO.28「秘密」讀後心得

微風徐徐吹來,坐在圖書館的我,享受著片刻的寧靜。遠離學校的壓力、朋友的喧嘩,只有在圖書館才能得到我所嚮往的世界。或許是藤井樹令人感傷的愛情故事;也或許是充滿魔法的異想世界;更可能是歷史偉人們的經驗分享,這些都是圖書館所能給我的世界。

曾經我陷入絕望中,覺得這世界是多麼的不公平;為什麼事情會是這樣子;為什麼總不能如我所願……等等的疑問。就算是到了大學中,還是一樣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感到迷惘。但是後來,在家人朋友的幫助下還有我的一位老師所給我看的影片-「秘密」之後,我開始了解這個世界、喜歡這個宇宙。看過「秘密」的影片之後,我也去借了秘密這本書來看。我不是甚麼偉人,但是想與大家分享這個「秘密」。

這個世界上曾出現過的偉人幾乎都了解並且懂得運用這個秘密,這個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則」。吸引力法則中,思想是很重要的,你的思想決定著你的人生。「吸引力法則」是同類相吸的,當你有著這個思想,你會吸引到相同的思想。宇宙會回應著你的想法,但是宇宙並不會分辨你是要這個或不要這個,他只會回應你的想法。當你想著我不想要遲到、我不想要帳單、我不想要被當,宇宙只會收到遲到、帳單、被當。因為大家常常會想著不想要的東西,但是宇宙所會直接回應你,所以你應該專注的在你想要的事情而不是你不想要的事情!

書中,比爾˙哈利斯分享他的一個學生羅伯特的故事,羅伯特是一位同性戀。他寫給比爾的信中全部充滿著不幸與悲慘,在工作場所中被排擠;在路上被人欺負;表演相聲的時候也是被人嘲笑。這都是因為:他是同性戀。後來比爾告訴他叫他專注於其他他有興趣的事情上而不是專注於「他是同性戀」上,後來真的改善了生活,找他麻煩的同事、路上欺負他的人都沒有出現了,他的相聲表演也相當成功,生活完全改善了,全都是因為他不在思考那些他不要的東西。我們常常會覺得生活好累、工作痛苦、身體有疾病或是不好的人際關係,但是當我們越想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是越陷在其中。工作會更累、工作會更痛苦、身體會更多病、人際關係會更不好……,為什麼我們不能將思想轉正,讓自己凝聚正向力量呢?

我們總是喜歡抱怨,但是抱怨只會帶來更多讓我們抱怨的事情。為何不從現在開始感恩呢?現在的我,其實每一天都很感恩。每天早上醒來,總是感恩著「謝謝我還健康的活著」,雖然有時候睡過頭……,但是還是保持著愉快的心情笑著感謝我還能夠醒著,有多少人身體有疾病、痛苦、甚至是醒不過來的,而我今天還活著真的很感謝上天。感恩著我有家人、朋友的支持;感恩著我能進到這所學校就讀。現在有很多的人,價值觀念全都顛倒了,認為很多事情是理所當然,認為很多事情人家幫他是應該的,完全忘記了該感恩這件事情。沒有感恩著反而代替的是驕傲、自以為是、抱怨……等,這樣的人只會繼續陷在抱怨其中。

除了感恩以外,還有一個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好的感覺」。當你有好的感覺就會有好的思想,好的思想會吸引更多好的思想。聰明的人總會讓自己處於好的感覺中,不會讓一些不好的事情影響自己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並且影響他人!一旦你發現自己處於生氣、難過、悲傷的時候,聽聽好聽的音樂、看看喜歡的書本,讓自己專注於其他的事情,轉換成好的情緒就會吸引到更多好的情緒!讓自己沉浸在愛中,覺得這世界是多麼美好,那就會有更多人愛你、這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有可能有人會說:「這都是騙人的。」但是那又如何?人生是自己的,只要相信人生會變好,人生就有可能會變好。讓我們專注於美好的事物;專注於讓這個世界更美好的事情上,相信我們所期望的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秘密,知道了,還要會運用。我,正學著運用這個秘密,那你呢?

NO.27「第十二個天使」讀後心得

「日復一日,在每一個層面,我會越來越進步!」,也許我們缺乏的正是這樣的自我鼓勵與勇氣。才會把生命關在只有一扇窗的房子裡,看不見窗外的陰晴,聽不到鳥鳴的耳語,甚而對時間的流逝無動於衷。世人多如主角約翰,讓自己在悲愴的洪流中,不斷的載浮載沉,進而可能隨時鬆手沒入死亡之潮。誠如蘇軾「水調歌頭」所言「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似月般,存在著諸多的「憾事」,卻不代表我們在人生的路上已棄權,我們所需找尋的是讓我們能「蛻變」的力量。

因老友之邀而帶領家鄉球隊的約翰,只是想擁有理由逼自己下床來忘懷喪親之痛,度過看似永無盡頭的每一天,直到「天使」提摩西的到來,「天使」隊上的第十二個球員,一個接球會踉蹌跌倒、打擊率幾乎為零的十一歲男孩,卻總是自信滿滿的站在球場上,無懼嘲諷的言語,意志堅定的在每場球賽中奮力揮棒,縱然從未擊中一顆球,在球場外也不斷的鼓勵隊友,「永不放棄」是他在球場上最愛念的口號。透過作者完美的闡述,我彷彿親身經歷了每一場球賽,也持續得在心中默念著口號,甚而在腦海中也縈繞著群眾狂喜的歡呼以及孩童們燦爛的笑顏。每一場球賽就好比人生中的每個難關,有經驗的老手不一定能擊出漂亮的全壘打,唯有「勇氣」是衝過這關卡的利刃,這就是提摩西所擁有的人格特質,更是作者想傳達的「奇蹟」,那就是相信自己。

書中最緊扣心弦的並不是天使隊的奪冠,而是這個小男孩臨終前在所剩不多的時間裡所給與自己的承諾,奮力得往前一搏與上帝拔河,無懼於病魔在體內日漸茁壯,反而更盡情地享受奔馳於球場上,他就像深更獨自綻放的曇花,不為吸引眾人的駐足,只為有緣人在靜謐之夜的不期而遇,其芬芳雖不馥郁,卻為整個黑夜帶來拂面的清香。試問我們能有幾分這樣可敬的勇氣,擁抱死神的到來。這使我聯想到電影<一路玩到掛>裡的兩位老人,在被宣判患有不治之症後,毅然決然地開始一段富有冒險精神的告別之旅,而非把自己關在醫院裡度過寥寥可數的黃昏與黎明,並抱著最鬱悶的心情告別人世,那將是無法最無法釋懷的感慨。

在這本書我學到了「奇蹟」是不仰仗任何人,而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相信自己,進而感染周遭的人群。「面對陽光,陰影就在你背後。」,我們常常把自己埋在巨大的陰影中,甚而走進了死胡同,輕易的就和自己的生命說再見,豈知在漫漫長路的下個轉角,將會替我們開啟不同的人生風貌,如果就這麼斷送希望,失去得將不會只有是世上所有有形的物體而已。

NO.26「心靈驛站」讀後心得

「心靈驛站」這本書的特色就是藉由一則則的小故事、小格言和一段默想來啟發人們內心的最深處。找出自己原來最善良的本質,只要試著靜下心來慢慢咀嚼書中的每一段文字,讀完一篇,閉上眼睛,思考一下這故事中要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要如何提升心靈的境界呢?對於我們忙於奔忙的生活,壓力自然油然而生,在一片渾沌不清的環境中,要如何讓自己出淤泥而不染,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的就是安靜,靜下心來和自己的潛意識溝通,讓心靈得到真正的自由,要是真能讓心靈獲得真正的自由,是一個人最大的福氣,任何人也無法將他奪走。

每天面對如迷魂陣的人生,我們的心靈也跟著複雜,也增加更多的慾望,未來的路要如何走,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尋找心靈的地圖是這旅程中必要的功課。想想看在目前的生活中,自己是否為了一些目標而努力呢?能不能緩下腳步,思考一下為什麼生命中要這麼的操勞?是否該做適度的調整?其實,生命可以活得更自在、快樂,不是嗎?何必讓一些人、事、物綑綁著我們,雖然有些時候會讓我們心理上不平衡,但是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讓自己學會寬恕別人,就會獲得心靈上的自由,這種處世態度會改變自己的心情,也會改變自己的際遇,凡事多往好處想,生活就會更快樂了。

現在正值青年的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將自己帶往更成熟、理智與穩重的領域,每一階段的傳承與交替過程,都會欠缺一位心靈導師角色的模範,必須獨自面對自己的社交圈,又必需壓抑自己內心的恐懼、迷惘和衝動,在種種不適應的環境下,產生叛逆的行為,這是青少年的表徵,也是一種無可避免的歷程,人生裡有許多階段性的過渡時期,我們無法控制、引導各種湧上的情緒或感覺,也無法有效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就有可能一次又一次被自己的情緒壓得喘不過氣,像是陷在深不可測的泥沼中一直掙扎一樣。讓自己的心靈轉個灣,生命可以無限寬廣,換個角度,視野會更加遼闊。沙拉斯特說過一段話:「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愛迪生耳朵被打聾後,不怨天尤人,反而更積極思索創作,讓它成為聞名於世的發明家。一個堅強的人,不向命運屈服,反而化挫折為成功的助力,能從失敗挫折中體認到新的契機,其實就是最好的轉機。

所以,我們要真誠探索自己,反觀自己深層的內在,從而發現自己該記取的教訓,知道在態度上要如何轉換,行為哪裡要改善,唯有改變自己才能超越處境,一思量、一反省、一檢討,從不斷人生試煉中了解自我、澄清自我及對自我的了解,從自我了解中發現存在的價值,讓自己生涯中有獨特的人生路程,發現不同光彩及意義,就像舞台上舞者一樣,為生命注入一股新活力,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期許,認真活在當下,希望在生命的每個轉彎處,都能發現自己的努力,進一歩發展生命的美好藍圖。

2010年3月18日

NO.25「愛倫的故事」讀後心得

儘管小小年紀就面臨許多痛苦的經驗—父親酗酒、施暴,母親自殺,祖母的無視、不諒解以及貧困的家庭生活,甚至寄人籬下連續三次都無法順利久留。似乎社會新聞中女性容易遭受到的一切障礙都加諸在愛倫身上;但她仍堅信希望仍然留在潘朵拉盒子裡,總有一天能脫離目前的窘境。

而面對父親和同學的暴力對待,她了解到只有自救才是辦法,雖然自己的力量有限,但依靠他人絕對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式。這樣的決心大大增強了愛倫支撐的勇氣,後來果然成功將她帶離了悲傷和不幸,找到了新的認養家庭。這裡表達的女性自主意識特別強烈,明顯強調女人當自強的概念。

強烈的女性自覺意識與自我批判

隨著年齡漸長,愛倫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批評傾向越趨強烈;尤其在外婆指責她和父親容貌如出一轍時,最是明顯。愛倫對這個說法感到十分恐懼,導致她必須時常對著鏡子檢查自己的容貌,確認自己的樣貌沒有逐漸改變成那個世界上她最痛恨的人—父親。愛倫總認為自己的頭部畸形、身材不夠勻稱,夢想著能發育出豐滿的胸部和屁股等等。

豐滿的胸部和屁股通常被視為傳統的女性化象徵,如古老的時代,生育被認為是女性最重要的任務,而代表養育功能最明顯的身體器官就是這邊所指稱的胸部和屁股。而主角由女孩蛻變為女人的過程中,十分嚮往女性成熟的軀體,亦可視為某種女性自覺意識的萌發。

膚色和性別

故事一開始,愛倫是站在傳統社會框架下去看待種族意識的;因為美國南方的歷史背景,種族意識比起其他地區更為強烈。就算是最要好的朋友史塔蕾塔(非裔美國人),愛倫也決不和她的家人們在同一個屋簷下一同用餐或者過夜。她甚至暗自慶幸自己的膚色,並為史塔蕾塔的身分感到悲哀和憐憫;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已被定義為弱勢,而膚色則會造成更深一層的邊緣化。

文本中,史塔蕾塔很喜歡學校裡一個白人男孩,卻一直無法如願和他約會,只因為她是個黑人女孩。隨著時間流逝,愛倫的意識開始提升,她從史塔蕾塔和馬費絲身上學習到更為重要的東西—個人特質和內涵。在故事的最後一個章節,愛倫深深地為曾經存在自己心中的種族歧視感到羞愧,並邀請史塔蕾塔來自己家中作客。愛倫表示自己現在甚至可以用舔史塔蕾塔杯子的行動來表達內心對她的愛。追求平等對待

在故事裡愛倫兩度拿錢給身邊的人,尋求公平的對待。這些人都是他所信賴、所愛的人,像是史塔蕾塔的家人:
愛倫避難逃到史塔蕾塔家時,拿了錢給史塔蕾塔的母親交換一個容身之所。 在首次來到認養家庭時,她也拿出存了許久的一百六十六元私房錢給新媽媽,當作住宿、伙食費和照顧的費用。從這兩處可以明顯看出愛倫對被平等對待的激烈渴望,雖然所做的都不是多麼困難的要求,但以之前所經歷的生命傷痛來說,被視為一個「人」對愛倫來講可說是十分珍貴。

海洋的母性

海洋一般予人浩瀚全能的印象,在故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愛倫曾思考外婆是否有見過海,但立即想到如此一個自以為是的女人要是見過海那種真正令人畏懼的可怕力量,應該會學著謙卑。她認為海詭譎多變,十分神秘而且無法測度深淺。對於海洋,她感受到一種極為熟悉的相似,在自己內部攪動的巨大能量如同兇猛的海流漩渦一般。作者將海洋母性化,用來比喻主角的內心狀態;雖然不可視為嶄新的寫作手法,可是也別具妙趣。

這部作品除了緊扣女性主題之外,種族意識也是另外一個重點。全書以女性主題和種族意識雙軌進行,敘寫女性和其他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如何跨越障礙,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父親家暴、酗酒,母親自殺,祖母也厭惡這個孩子,如此不正常的家庭狀態卻不能摧毀愛倫網前邁進的希望,這個十一歲小女孩某個程度觀察起來,似乎過於超人化了。無論如何,最後終於圓滿結局,愛倫找到了新的認養家庭,新媽媽就像夢想中的媽媽一樣,溫柔、親切,新家補足了過去愛倫曾經受到的創傷,當然這是最完美的結局。家暴、酗酒、隔代家庭等等主題在現今台灣的社會新聞裡並不罕見,但如此發展並找到美滿歸宿的又能有幾人?

種族歧視部分,由於整本書是以十一歲小女孩的口吻來描寫,所以幾乎在文本中可以看到的,都只是現象而非具有情緒的想法。像是阿姨鎖車那一段描述,平淡的文字仍然能讓讀者感受到1970年代美國南方仍然存在的根深蒂固種族歧視。

除女性主題外,書中對特定事物鋪陳的敘寫也分外有趣,例如食物通常和美好、愛相結合,故事前半段主角身處在極為貧困的家庭中,所以食物所帶來的飽足感和幸福有著十分緊密的連結關係。

無論是多麼富有進步的社會,總無法避免弱勢族群的存在和其所衍生的社會問題,女性或是有色人種等等,在生活中難免遇到一些不懂尊重的野蠻人。這裡讓人想起Montaine曾經以一個野蠻人之口,去詢問那些自認為文明的文明人,為什麼要將人分成那麼多種階層?為什麼那些高高在上的文明人不會在乎社會底層的挨餓受凍?為什麼要相互勾心鬥角去爭取那些看不見的東西?至少在野蠻人的價值裡,部落所獲得的獵物或收成的農作物應該是族人均分的,雖然食人這個傳統被文明人詬病為野蠻的行為。若真正相較起來,誰才是真正的野蠻呢?

NO.24「失落的一角會見大圓滿」讀後心得

在你我的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需要有個依靠讓我們依賴、讓我們心安並且協助我們成長。無論這個依靠是個有形事物的或無形想像,當我們失落,或遇到困境的時候,或許我們不懂得改變自己,一味的固執己見;或者有時缺乏主見,讓我們在不知所措時,陷入堅持自我或迎合他人的兩難中,必須下定決心時,顯得優柔寡斷。此時總需要依賴「它」適時地來拉我們一把。

小時候懵懵懂懂的我,像書中失落的一角般總是希望有一天能夠等到契合我的另一個人。失落的一角是一片尖銳的扇形,它不便行走,也不願試著行動。它在尋尋覓覓中偶爾找到了幾個也許適合自己的圓,但總有那麼些許遺憾。有的能夠組合,卻無法滾動;有的可以滾動,但不吻合。有的圓不知道如何配合它;有的圓卻又太過敏感而被刺傷。它努力打扮自己吸引他人的目光,不過沒有任何助益,反而還嚇跑了害羞的一群。最後,它終於找到完全符合它的一角。但是卻在這麼一瞬間,它開始不斷地長大。單方面的成長,迫使它們無法契合而分裂。直到有一天,失落的一角遇見了大圓滿,在大圓滿的開導及鼓勵下,它漸漸地開始嘗試改變自己,把自己的稜角磨成橢圓,再讓自己從橢圓成為另一位大圓滿。而現在,它靠著自我,不停歇的滾動,雖然不知道自己在哪兒,但它並不擔心。我想,這就好比於現階段的各位,已經大學生的我們,努力地充實自我、熱切地尋找適合自己的實習單位,為的是開拓更寬廣的職涯生活。我相信我們都一樣,雖然不知道自己將會面臨到什麼困難,但是我們並不擔心,因為我相信在這段實習期間內,尖銳的稜角已經磨成光滑的表面了。

這是一本成人繪本,文字的描述雖然簡單俐落,背後的意義卻會因每個人的想法而有大不相同的詮釋。記得有一天和朋友在電話中聊到這本書背後的涵義時,我們兩個人對此篇故事的想法居然大不相同。我認為失落的一角就好比於一位前途茫然的大學生,日常生活所需依舊還依賴著爸爸媽媽,不願改變固步自封的自我主義,也不願離開去嘗試新的生活。後來出了社會才知道自己多麼需要學會獨立自主,在急遽的自我成長中,才漸漸脫離過去封閉的觀念,成為一個自在且圓融的社會人士。然而,好友的觀點卻是,失落的一角就如同現在的年輕人,在自己身心還未成熟時就急著找自己的另一半,不合適就換下一個,直到有一天終於遇到完美的另一半時,卻又因為「自我認識」的成熟而選擇與對方分離。終於像失落的一角不再尋尋覓覓了,終於領悟到與其追隨別人的腳步,不如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另一個圓滿。最終才了解到,原來改變自己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聽完朋友的心得分享,我訝於彼此截然不同的體悟,也在心裡深深地敬佩這位作家,竟然能以簡單的文字與圖畫,激發出多種解讀與省思。我想除了我和朋友的淺見之外,還有無限可能的解釋與啟發。

我相信這篇故事所代表的意義沒有正確答案,只有不同角度的看法及觀點。在分享過後,我才知道原來這篇故事不僅只是在說明一則道理而已,用意是要我們想得更深、更遠、更寬廣。更重要的,我們能夠在心得交流中學習,並且實際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

在這本書中,我們所見到的失落的一角,最後改變了自己成為一個新的圓。我歸納出它的深遠涵意,就是「不變的是改變」,這才是它的核心。所以我深深地相信,在任何機會或機緣中,只要勇於改變,就有機會成功,不是嗎?

2010年3月15日

NO.23「失聯的飛行員 : 一封來自30,000英呎高空的信」讀後心得

  每個人一生中總有讓你會夢想的職業,能夠為上癮讓你樂在其中的職業更是很少人所擁有。此書主角就是在逆境中,仍無法放棄他最熱衷的飛行,他認為:「飛行,是一輩子的事。」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空軍,這是無庸置疑的,本書是關於一個祕密飛行中隊的故事,連三軍統帥都不曾被告知的神祕單位,由一群對飛行狂熱並簽下生死狀的份子所組成,政府所撥下來的特殊秘密費用所購買的軍購用品,用來捍衛我們的國土,在我們不知情的上空中,悄悄的和中國解放軍的挑釁行為進行戰鬥。

  透過本書,主角叢雲飛為了圓從小的夢想,因而報考台航培訓的機師。在民航飛行時數將滿五百小時,被航警逮捕,罪名是違反民航法、嚴重影響飛行安全。

叢雲飛在被判刑牢獄七年時,他覺得在牢裡最可怕的是沒有希望,會失去活下去的熱情,他認為飛行帶給他的快感像毒品一樣戒不掉、令他上癮。每每嘗試自殺,但往往在最後一刻浮現飛行帶給他的感動、重回天空的幻想,讓他放棄殘害自己的行動。他重生的契機是獄中的訪客—徐宏達中隊長,當中隊長問他:「在什麼情況下,你願意放棄飛行?」叢雲飛認為:「不可能放棄,就算打斷我四肢、廢了我的雙眼,仍舊無法囚禁我想飛的靈魂。飛行,是一輩子的事!」

  他答應中隊長的意見,加入神秘組織,主要是對抗中國解放軍,中國訓練他們的學生飛行員駕駛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殲六』升空飛台灣偵察,對中國來說,台灣海峽上空是境內領空,但對台灣而言,這大辣辣的挑釁行為,令我們如芒刺在背。所以這神秘組織就是打下殲六,暗中保護領空。而神祕組織不算軍方單位,所以若為國犧牲、被中國俘虜,國家不會救你、也不會得到應得賠償。  

  故事由這邊銜接到叢雲飛的飛行技術以及反應能力,多次的成功攻擊,讓他成為了中隊裡靈魂人物,並成為飛行教官,而再怎麼優秀的飛行員在面對同僚的犧牲、同僚叛逃、設備的老舊,軍方置之不理。

  曾經是同僚、也是他生命愛的女人-小凡,也在軍方不將設備提升下,造成的無辜傷亡,也使他當飛行教官中對生命迷惘渾渾噩噩的過一陣子,故意不記學生名字,不想再為認識的同僚感到傷心,他封閉了自己的內心,打算辭退,中隊長並無答應他,反而還說服他留下。
  在他釋懷的情況下,卻是某次飛行過程中,飛行負G力的影響下,昏迷了一陣,剎那間讓他在兩萬呎的高空再度遇到小凡,在差點墜機的時候清醒,順利降落時,那時看見小凡的悸動,讓他義無反顧的想繼續飛行戰鬥,燃起了鬥志的希望,對夢想的信念、希望的熱誠還是依舊堅定。可是一切卻來不及了,軍方以為他要叛變才萌生退意,軍方為了杜絕後患,因此在他出任務時,派人故意向他發射飛彈、在他失去防備時,用槍對準了對他的四肢,對準他曾經握著飛機操縱桿的手掌、按下飛行發射鈕的手指、踩著方向舵的腳、最後兩槍是對準了他的雙眼...。
  霎那間打碎了他求生的希望,已經無法在乎生理上的疼痛的他,內心渴望飛翔的靈魂早已離竅而出,和小凡一起飛到三萬英呎的高空。

在書本的語末,對話與故事前頭互相呼應,撼動我的心。

「在什麼情況下你願意放棄飛行?」中隊長問他。 

「不可能放棄,就算打斷我四肢、廢了我的雙眼,仍舊無法囚禁我想飛的靈魂。飛行,是一輩子的事!」他說。

「飛到什麼時候?」

「到死為止。」


「這可是你自己說的。」

文章語末,讓我省思到,杏林子不以自己的病痛為苦,更盡力的完成她的創作,甚至說:「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人生中,為了追求活著的目的,我們跌倒了多少次、迷惘了多久,總要有一件事,是會讓自己覺得笑的很幸福、就算是眼眶含著淚,但是都能夠咧嘴笑的燦爛,這樣的生活才不算空白的。有付出,才能有所回饋,無論結果是好是壞,都是由自己內心深處渴望的靈魂所完成的,是一種甜蜜的負擔,是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幸福的意義。


人們為了讓夢想實現,曾經付出了什麼?或是不得不面對現實中的壓力而妥協呢?我曾看過『鹽田兒女』一書,裡頭表達是在台灣早期的婦女,為了養家活口,在婚事被雙親的命令決定之下,不得不與心愛的人分離,面對現實上的壓力,她只好遵從,放棄嫁給心愛的人的心願。大家都了解,追逐夢想是一輩子的事,要追求夢想就必須先擬好目標,循序漸進,將是完成夢想的不二法門。我在餐旅業的求學過程中,產生了興趣,夢想是可以當個創業老闆,想要服務大眾,除了賺錢外還要賺到客人的幸福笑容,我喜歡從客人笑開的眉角、輕聲的「謝謝!」,讓整個空間,變得朝氣勃勃;要是心情不好的客人,我有自信可以讓他感受到,身邊四周空氣,變得輕盈跳躍,改變這些小細節可以變成我工作的動力、爽朗的聲音,完成這種小小的夢想就是我的喜悅!那麼你呢?

NO.22「第一次開行動商店就賺錢」讀後心得

真的是匆匆一瞥,遇見待歸架上的這本書。

說是女性直覺好像有那麼一點故弄玄虛,但的確是我們雙魚座的行事風格,「似乎有什麼精采的東西可看」我記得當時心裡是這麼想的。剛剛的視覺殘像還沒傳到腦袋以前,我的身體已經自做主張地拿起書來…,文字間的照片、手繪插圖,透露著美味料理如何從一個狹小空間裡製作產生的祕密,以及一群堅守信念,令人欽佩的執著。

《第一次開行動商店就賺錢》,雖然是一本教授行動商店如何賺錢的書,但我卻被每輛可以開著走的行動廚房所吸引著,就像小時候玩的廚房玩具一樣,看著圖解車內擺設的插圖,小小紅黃醬罐排排站,五個鍋子各有各的任務在瓦斯爐上待命著,我開始像個小偵探,絲毫不放過任何細節,腦中推算著,老闆坐在附有輪子的椅子上頭,咻一下滑向左,盛起金黃蕃紅花飯,再溜一下向右,幫圓滾滾加有大量蕃茄、洋葱的漢堡肉翻身,再來個原地旋轉三圈半,俐落地接住水龍頭湧出的新鮮啤酒,每個佇立在小櫃台前的客人,和半空中窺看的我,眼神發出讚嘆~而這一切早就預料在老闆的嘴角裡,自信又滿足的汗水,還有一個隨時感動人的堅持。

記得小學中學的成績單上,老師寫著「擇善固執」的評語,當時我以為我是個選擇做正確事的乖寶寶,但長大後發現,原來「固執」才是真正給我的形容詞,形容詞是外人對我的看法,但我清楚知道,我只是很想做一件事,想完成一件事,這樣的欲望,奴役著疲憊身驅,拉著垂下眼皮,那是一股很強烈的抽離感,心裡的聲音是個命令,四肢只能忍著酸痛,繼續走下去,完成的那一刻,老實說,沒有太大的情緒,但真正被這股浪潮衝擊到的是,幾年距離後的平凡日子,每每回想到當時的情景,心中沒有任何遺憾,因為我知道我是付出所有的精力去做,很驕傲,也佩服著自己;因此當我看見同樣為著自己理念而堅持的人,心中那股感動,因著認同而觸動不已。

心悸、心中的淚水像是要滿了出來,鼻腔、眼角、舌根兩側慢慢溼潤到舌尖,視線周圍模糊了起來,你的感動也是這樣嗎?記得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當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時,全宇宙都會來幫你」,就像這本書介紹的例子一樣,堅持使用「櫻花蛋」,這是用寡糖和海藻等十種素材做成飼料所飼養的母雞生下的蛋,完全不使用任何抗生素;一下雨立即關門回家,不讓溼度的變化破壞咖啡應有的香氣;所有食材皆使用植物性原料,提供不損人體健康的美味鬆餅…等等,這些都是書中老闆們對自己的堅持,而你為你的人生堅持些什麼呢?

不要怕,全宇宙都會來幫你!

NO.21「台灣建築不思議 :都市偵探!李清志的另類建築觀察」讀後心得

一開始被「都市偵探」吸引住,偵探這兩個字我腦中閃到的是柯南還有金田一,再下一秒,就是不久之前火紅的福爾摩斯電影版,心中覺得是不是有關台灣建築之懸疑案或秘辛。於是,我便借閱了這本書,好好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從其中發現些特殊的奧妙。

我只能說,我真是學識淺薄,對四週環境的觀察力也不足,真是羞赧。書的內容觀察了台灣地區,不可思議的建築,而這些建築有的在我尚未出生就已存在,或是在這幾年興建的,但我卻沒有仔細體會這一草一木。說到這兒,又對自己生活體驗再度的感到慚愧。書中主以要「城市異象」、「公路驚嘆」、「鄉野傳奇」三部分來闡述。

舉一個我個人覺得很貼近生活的例子,主題為「台北籠民現象」,只要走在台北的街頭(我想不管在哪邊的街頭,只要在台灣本島中),只要抬頭四處張望,便可發現各式各樣的鐵門與鐵窗,我自己的家也是,從一樓到頂樓,從前門到後門,都密布著,活像生活在一個鐵籠裡。而我的學校,當然也無法幸免。

還有一項我覺得很有趣的例子,就是「台灣建築師的惡夢」,為什麼說是惡夢呢?除了上一段所提到的鐵窗,更具有殺傷力的就是招牌,在高雄中山路靠近火車站一帶,就是最好的寫照。許多招牌生長迅速,市政當局剪不斷、理還亂,沒些許日子,春風吹又生,變本加厲,幾乎要掩蓋了所有建築的立面。記得在台南火車站外,右手邊一棟弧形的建築物,小時覺得它很酷,彎彎的,但現在上面掛滿著各式的廣告,有升學的補習班、成人美語、買賣房子、美容診所、甚至有抓猴、算命、借貸二胎等,讓路人不用進入大樓內,就可以知道葫蘆裡賣些什麼藥,作者也寫到,方便了商家,卻苦了建築師,因為建築師不管如何用心設計建築立面,結果都會被廣告看板所遮蓋,將來建築師乾脆不要設計立面算了!

再提一個內文中提到並習習相關的就是「公路機械人」,話說是台灣最勤奮的工作族群,經常出現在各地公路工地上,所以就稱作是「公路人」,可說是現代的稻草人。有面容、肢動,而且還有具動作的機械裝置—搖動雙臂,頭上還有裝置閃燈。其實在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中,要急駛的車輛,減速慢行,實在不容易,而且指揮也是很危險的工作。所以讓這些公路人來擔任此項工作,是最好不過的了!可是,有時還是會發生車禍,使得人形機械裝置損壞,不會動的「屍體級」公路人,就靠奇裝異服來吸引駕駛人的目光,也是算有達到一些效果。

書中提到的內容很多,也有台灣另類的普普風,是值得一看的好書,詼諧幽默及過人觀察力的作者,將台灣的這些生活常見的事,分門別類的整理出來,每一篇都讓我有「嗯~」感同深受的認同。大力推薦此書給同學們,希望能開啟大家的眼,一起成為偵探。

NO.20「樂在廚中-阿基師」讀後心得

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阿基師的身影常常出現在電視節目上,也開始成為婆婆媽媽最信任的廚師,剛開始對這位人稱「台灣料理之神」的阿基師認識僅僅是國宴料理行政主廚,相信不難從阿基師身上嗅出那股專屬廚師的堅持氣息,從他那隨時都和藹可親的笑容和事必躬親的態度,讓我開始想真正了解阿基師到底是怎樣的人物。

阿基師從小就不太擅長讀書,但是只要一進廚房即使身上再油再黏膩也很樂在其中,所以阿基師從小就認定自己未來的路,但卻不被父親所認可;但因為那股熱忱讓阿基師克服了矮個頭的障礙和當時大廚總是不願意多教的心態,他用了加倍的努力與比別人多兩倍的時間還有最重要的虛心的態度去學習,才得以熬出今天這身成就;即使到了今日成為眾所皆知的國宴主廚,還是不改他生活的態度,依然天天最早到廚房報到最晚離開,阿基師說:「人生應該像海綿一樣,凡事包容,別把自己拱得高高在上;人謙卑一點能囤積能量,退一步替別人著想,就事事無所求。」

這本書所要傳達的理念有好多種好多層次的想法,也在每個地方發現自己的不足,也讓我從表面華麗的偉大廚師看到背後苦練的功夫,絕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如此的輕鬆簡單,而是付出過辛苦的歷程才能有如此的成就。這時我試著想自己對廚藝的熱忱是如何開始?為什麼總少了那股毅力與堅持?是因為現在的學習環境讓我少了那份警覺心?雖然我沒有從小立志做大廚,但也在踏入高職選擇餐飲科後而逐步有了確切的夢想,但過於安逸的高職學習,讓我們總是太過於懶惰,學習總是被動,連最基本的打掃工作也總是視為不重要的苦差事,常常抱怨一個上午的實習課好累腳好痠,總是為自己找藉口偷懶,而想成為廚師的熱忱不該只抱著想做菜的熱情,而是先從最基本最簡單的事做好,我想沒有任何一位令人佩服的大廚工作台會是髒兮兮的吧!因為阿基師的態度,讓我想到如果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出色的廚師,我想從現在起我就該讓自己努力學習做到這些特點,並且隨時將自己倒空,永遠虛心學習任何事;想到這,我想阿基師最想傳達的或許是找回自己真正的熱忱;能在工作中天天都抱著最大的熱忱,一定能讓自己逐步改變怠惰的想法,因為沒有什麼事比讓自己開心的沉浸在烹飪中最快樂了吧,就如書名說的,樂在廚中,是不?

2010年3月10日

NO.19「多開一扇門」讀後心得

在看完這本書時感覺體驗了好多不同的人生,雖然每則故事都是這麼的平凡又樸實,但卻都是這麼的觸人心懸,一點也不敢相信這一切都發生在我們的四周。或許我們太在乎「自己」的事,卻從不停下腳步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關心它們的變動,或許就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多、越來越深。

而最讓我感動的一則昰「丈母娘疼女婿」,故事中女婿陰錯陽差的讓長輩誤認為他喜歡的昰雞屁股及烏梅酒,縱然他不怎麼喜歡雞屁股及烏梅酒,但經過多年時間,也從沒想過要澄清事實,他體恤長輩的那份心總是默默的、靜靜的,甘之如飴的做他們口中的好女婿。比照現今社會很多人總是想到甚麼就說甚麼,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刺傷了很多人的傷口,卻裝得若無其事,禍從口出不昰不無道理的。這些傷口不見得會癒合,也很難去用o k繃貼住,但如果每人都有一顆體貼對方的心,每人都說一句好話,我想這就世界大同了。

有則「限時專送」也讓我覺得很窩心,故事中女兒嫌爸爸太木訥,質問媽媽為何嫁給爸爸。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只是你到底要看哪一面,如你討厭某人時,你只會看到他的缺點,而看不到他任何的優點。

另外「多開一扇窗」也是反應我們現在社會的狀況,故事中的老太太、老先生雖然只有兩個人住,但進出他們家的小孩卻特別多,也都把他們視如己出;老太太與老先生從不怕孤單,因他們總是很熱情的迎接任何人,不曾拒人於門外。這也道出了現在的社會風氣,即使是鄰居也不見得認識,俗話說:「自掃門前雪」

讓每個人的距離越來越遠,也越來越淡泊,如能像他們這樣不要有那麼多(心)牆阻隔的話,相信這社會一定會美好。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回憶,而這些回憶就看你怎麼去保留他了,如只是一味的去想負面價值的話,那只會有更痛苦的回憶;如你把它以另一觀點去想的話,相信那是個甜美的回憶。不管是人或事物都有一體多面,轉個面你會發現更多不一樣的事,換個角度你會有更不一樣的看法。

「笨姊夫」也是讓我覺得很幽默,因姊夫誤認為自己的妹妹已經跟男友同居,告知父母後反讓這對小情侶提早結婚,或許這就是一體兩面吧!事情的轉折總讓人措手不及。

小故事總是讓人啟發更多想法,或許是平淡無奇,但對於作者卻是重要無比,當看這本書時也讓我感受到人生的另一個樂趣,既溫馨又感人。

NO.18「24個比利」讀後心得

比利是一位擁有24種人格的人,感覺比利的身體裡就像一個社會,不同的個性做著分工的事,因為他身體裡住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別、個性、口音、智商、年紀,對他們來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而不是人格,不像我們一般看到書上的雙重人格,一弱一強或天使與惡魔的兩種性情。

因為多重人格的產生與童年時期所遭受到的創傷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長期遭受到性侵害,因無法應付所以選擇逃避與假裝,所以選擇成就一個人格來承受,久而久之在成長的路上行為會變得愈來愈偏離,缺乏親密的朋友和嚴重的焦慮感,習慣性的在遇到無法解決的挫敗時再創造另一個人格,這也解釋到了書本第一句話與受虐兒的關係「獻給全世界的受虐兒尤其是那些還未發現的」。

在現實的世界中受虐兒在發現之後會開始接受治療,治療中需要提供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並且給予適當的保護,而非監控的環境,多數的受虐兒都是由此開始治療的。但是比利卻完全沒有被別人發現他小時候的遭遇,而是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忍耐和害怕,害怕說出來之後會受到更嚴重的懲罰,這就是書上所說的,尤其獻給還未被發現的受虐兒們,世界上真的還有這樣的事存在著,關於受虐兒童的世界我們都只有在電視新聞和報章雜誌裡看到,這些被報導出來的兒童總是讓人一陣鼻酸,之後很快的就被人安頓,但想到那些還沒被發現及報導出來的受虐兒該怎麼熬過這些日子,為什麼那些父母要如此的對待小孩子呢?是因社會上的壓力太大找不到抒發點還是單純的孩童吵鬧或者是家長本身的問題!

雖然我不認同比利的行為,但他的遭遇很令人同情,比利因為社會大眾的不認同再度開始分裂成不同的人格,他讓我對社會大眾的不認同感到失望令人婉惜,我們應該好好看看現在的社會,對於那些受到心靈傷害的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比利,所以對於一些虐待、性侵害兒童的,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應受的懲罰,對他們過度容忍只會造成更多的社會事件,而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更多積存在社會邊緣的問題,不要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表面,許多事都要從根本做起,而關於受虐兒方面,受虐兒真的是需要我們大家的去關心,且更需要社會大眾的行為支持。

NO.17「異鄉人」讀後心得

故事開頭,主角莫梭收到養老院電報:「母歿。明日下葬。節哀順變。」,爾後便急忙趕於奔喪,但一直到母親出殯,莫梭未曾留過一滴眼淚,並在喪禮結束後第二天就到海邊戲水,並認識女友瑪莉且與她歡愛,但此表現卻不合乎世俗禮儀,對於母親的死表現過於冷靜平淡,對於現在的社會道德觀感來說,莫梭表現的即無情且不孝。

其後莫梭認識了鄰居雷蒙,開啟了他命運的轉淚點。雷蒙因自己的情婦移情別戀,於是想盡辦法想羞辱她,然而莫梭巧合的捲入他們彼此間的紛爭。在一次旅遊中,莫梭莫名其妙地開槍打死了一名阿爾及利亞人-雷蒙情婦的哥哥,理由是太陽太大太刺眼。當時法國人殺死阿爾及利亞人並不是什麼重罪,當莫梭被逮捕入獄後,法官審訊的方向卻不是莫梭殺人的動機,卻是在問莫梭殺人前不合乎道德的事,例如對母親的死無動於衷。

『審訊開始時,他說我在他人印象中沉默寡言、性格內向,想知道我有什麼看法。我回答:「因為我從來都覺得沒什麼好說的,所以寧可把嘴閉上。』,莫梭表現得無關緊要,超乎一般人該有的反應,他無動於衷,漠視七嘴八舌急於發表意見和批判的群眾,即使已關乎到他的生命,仍一直忠於自己的感覺,不被社會價值觀的枷鎖所綑綁。

莫梭被捕入獄後,發現懲罰就是限制行動、失去自由,於是他沉浸在個人的思考與觀察中,跳脫於「我」,從外在看其中的事件,卻又仔細觀察。莫梭的價值觀中不曾對未來及過往思考與回顧,只專注於眼前,無暇顧及過往,名符其實的活在當下。當莫梭得知被處以在廣場上斬首示眾時,腦中沒有任何想法及意見,對監獄牧師的探望始終拒絕,因為他不相信上帝、牧師,只忠於自己及眼前事物,並希望在行刑的當天能聚集許多觀眾,讓自己的最後一程走的不那麼孤單寂寞。

這個社會時常灌輸我們所謂的「標準答案」,我們的行為舉止應該這樣做,不可以那樣做,所以才有所謂的法律、宗教來規範,我們把這些既定的規則當做是文明的指標,但有誰可以以公證的角度去批評、指正?身為一個人難道就不能獲得他生命完全的自主嗎?道德的淪喪,法律的無能,常讓現代人對於人類文明產生失落和不信任,莫梭給予自己生命的價值,是具體的生命經驗。作者卡繆認為「荒謬」是人存在的真相,接受它是抱持一個切合實際的人生觀。

NO.16「隋亂」讀後心得

「歷史小說的世界沒有金庸,但幸好我們有了酒徒。」

我尚未出生的那年,高陽大筆如椽,墊下一整個歷史的基架。

捧著參考書搖頭晃腦的那年,二月河替清代三朝的歷史繪下一幅上河圖。

然後直到最近,我才發現他踩著醉步,揮灑出整個大隋的天空。

「不想被歷史的洪流淹沒,就得創造歷史。」

酒徒大口灌入了滿嘴二鍋頭,火燒似的臉頰顯得精氣勃勃。

隨亂,一本有著武骨的歷史小說,藉由唐代最受歌頌的經典傳奇,虯髯客,貫穿整個隋朝的運脈,

比起一般中規中矩的歷史小說,酒徒的筆觸流露著不苟於世俗的豪氣,但對於人性的刻劃,卻又琢磨的極為細膩,也更值得讓人再三省思。

「人不是牲口,不需要名種名血。」

貫穿第一卷的是虎賁將軍對年少的虯髯客說的話,當時虯髯客為了躲避隋煬帝的徵兵,背離從小考取功名的理想,面對支離破碎的憧憬,少年人顯得茫然無措,也就是在這時候,這句話重重的敲醒了少年人的腦袋,也指引少年人一條明路。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自古英雄配美人,一本豪邁的小說如同一把出鞘的刀,需要名為感情的鞘來收斂他的戾氣。

「露水夫妻,這個詞真美,你們漢人就是懂得說話。」

主角虯髯客在塞外避難時與某部落族長的女兒互有情愫,卻飽受一同出外的漢人的嘲笑;

露水夫妻,指的是一夜夫妻,太陽一出來就被蒸發了。可惜外族不懂箇中含意,誤會了其中的不屑之意,但僅僅是這個小小的段落,酒徒卻充分的說明了兩人文化的隔閡,那道無形的牆擋在兩人的中間,註定了兩人分開的命運,淡淡幽幽的一個小段落,卻飽含作者的智慧。

「官場泥鋪處,最怕寸陰斜。」

歷史上最險惡的地方一向不是戰場,而是灰暗的官場,它如同一艘搖搖晃晃的船,一不小心你就會跌了一身濕。而對於小說家來說,能把戰場寫的如聲如繪的只是二流的小說家,能把官場上的勾心鬥角呈現出來的才是一流的小說家。酒徒正好就是後者,他不僅僅是把官場的灰暗面寫出來,也成功的替隋煬帝平反,其實一個皇帝昏庸與否,大半取決於其下的寵臣,一個寵臣無法隻手遮天,但一群寵臣的袍袖就足以掩蓋漫天灑下的陽光。在酒徒的筆下,隋煬帝並不是個風流好色的昏君,相反的,他志向極大,且對夫人絕對癡心,害慘他的只不過是他用人不當,還有自視為仁義之師罷了。

最後大概就是情義了,古時不貪功受祿的官總是孤零零的,難得找到能相知相惜的知己

「只要沒有利益的衝突,誰都可以是朋友。」

主角於官場流連幾度後,身旁的好友好心告訴他這句話,但最後這朋友也因為家族的關係,不得不與主角分道揚鑣,整套書看下來,因為總總問題而與主角自朋友變成敵人的也不算少,也讓人見識官場的冷暖,直到最後與秦叔寶和程咬金等人相遇,主角才真正的交道志同道合的夥伴。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也許這闕詞,就是本書中情義兩個字的最佳寫照吧。

不敢說這本書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大話,卻也能打包票,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2010年3月5日

NO.15「我們選擇的告別」讀後心得

這是一個有關於愛情的故事,只是主角是兩個男人。

讀到這本書,實則是個意外,但也是這個意外,讓我知道愛情的不同面貌。

從小到大看了不少愛情故事,唯獨這本書使我對於同性戀部分改觀,總是覺得同性戀的愛情來得快去得也快,真愛似乎在同性戀中很難出現抑或者毫無機率可言,但是它顛覆了我的看法,印證了可能性的發生,更因為是真實故事改寫,讓我不禁劃開這偏見,這曾經深根地固的己見。

這本書是作者親身經驗談,對著他已故的愛人說話談心,也是紀錄著與他愛人之間回憶種種,寫來文字簡易,但感情豐沛到著實讓人不由得入迷,拿起書就欲罷不能,一口氣讀完的感動很深,隨著每個章節演變,故事帶到更錯綜複雜的劇情,我看著看著,總是為他們的愛情動容,也為這份愛感到欽佩,更為所有他們所面對的困境ˋ崩潰而起伏心境。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陪在最愛的人身邊,但是卻不知道這個愛有多愛,就好像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般了解到這份愛重得喪失後,就會奪去呼吸奪去思考奪去活著每一天的任何意義!看著這本書的同時,腦海喚起班傑明奇幻旅程中一句呢喃:[我們命中注定要失去所愛的人,不然我們怎會知道,他們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多重要?]這句話帶給我了震撼性的啟發,也同時與我們選擇的告別裡頭作者給我的感覺相似得深刻,這也傳達了死亡不管在哪種感情中,扮演著所有絕望、悲痛、難過的賦予者。

一個生命有了開始,自然就有它的結束。死亡是必經的終點,也是因為死亡讓人更能體會生命,但是當死亡帶走你愛人,或者你賦予了你愛人死亡,這將會是獲得還是失去?因為深愛一個人,不願看他忍受病痛折磨,親手為他結束生命,這種劇痛的勇氣是結合了悲苦、壓力、信任和疼愛。作者坦蕩地承認自己所做的行為,但卻是來自於讓愛人獲得永生解脫的真誠,我不忍心也不願意判定作者是個罪人,也深深為作者描述當時情景時,那心中因猶豫和折磨所困惑而感同身受,又被作者結束愛人生命後的心情寫述而落下顆顆感動的淚水,不是矯情懦弱,是以同理心站在作者的立場和感觸染上悲痛,久久無法忘懷那感情化為句句文詞帶給我心中莫大的澎湃。我學會用心去感受到每種感情層面的意義,也學著用自己的心去懂每種感情帶給我的啟發,並學到愛這詞不只是得到,付出的結果所獲得的不單單是等比的回應,還是更深更深的生命涵義。

沒有一本書能讓我捧著落淚不能自我,沒有一個故事能讓我無法忘懷的刻骨銘心,沒有一段愛情能讓我真實感受到期盼與相信,更沒有兩個男人之間短暫的生命交會能讓我沒齒難泯,只有這本我們選擇的告別帶給我無數的體悟,能成為我心中最無可取代的書。

NO.14「藝妓回憶錄」讀後心得

在看到小百合與姊姊想一起逃走失敗的那一段,我深深的感覺到,社會的現實彷彿被逼著不得不快長大變得更早熟。小百合的童真與姊姊的自私,不論在電影亦或是在書中都強烈的相對映著,心中不免留下一絲絲的感嘆與遺憾,藝妓們為了在藝妓界受到歡迎,不僅僅在檯面上技藝的較勁,在檯面下更是用盡辦法陷害對方,讓對方處於不利的情況,能減少一個敵人,他們就更有機會成功,這是他們共同的想法。在劇中他被賣到紙園,曾跟他一起長大的女孩,一開始大家都是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但是當她們長大變成藝妓不得不互相傷害、互相較勁,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遇到這種情形,原本要好的朋友卻在一個利益的誘惑下選擇傷害對方、遺棄對方,友情的可貴與現實的殘酷在書中不停的交錯著,社會的現實總是歷歷在目地提醒我們社會的黑暗面以及人情的冷暖,難道這就是社會嗎? 她們常說「會來當個藝妓,不是選擇,而是走投無路」,這句話道盡了許多的藝妓們的無奈與辛酸。

先看小說再看電影會產生不同的感覺,因為看小說時心中浮現的畫面較能夠細細的品味它所描繪的情感,不受電影畫面的影響,小說能夠深入的描寫每個人的心境讓你有充分的想像空間讓人產生共鳴,文中也詳細解釋了藝妓的各種文化及型態,當看完小說再來看電影會更了解電影裡想描述的情節,電影呈現了動作上的畫面讓你在看電影的同時可以回想小說中較細微的情節。

在這部片中,看到的不只是身為一個藝妓的悲哀,更是一個被嚴謹紀律綑綁、被長輩羞辱欺負後,還能努力追求夢想的女孩,歷經千辛萬苦後成為了藝妓,就像人生在成功前需要很多的努力、經過很多失敗與挑戰一樣,必須經過長久的努力後才能獲得成功。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無法選擇的事物等著我們去完成,如果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那便能讓我相信我們會更快樂一些。

書中大多描寫小百合的人生經歷,但在最後小百合才悟出人生的道理。小時候吃了很多苦,也享受過成名的滋味,最後也和自己愛的人一起度過。最後愛、恨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因為這些她都體驗過了,不管多麼精彩豐富的人生到終也將化為烏有「不論過去面對的是怎樣的艱難或勝利,一切很快地就會化開成一幅淡水彩畫,就好像紙上的淡墨水一樣,藝妓再豐富多彩的一生也不過如此而已了。」

就算夢想遙不可及,也要努力去達成,有些收穫不在終點只在過程,重要的是我們曾不曾努力,相不相信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直到真正的未來從天而降。

NO.13「人生難題的簡單答案」讀後心得

當你在做一件事時辦不到感到無能為力, 但是這件事做起來對你真的有困難嗎?故事中醫生比喻了一件馬戲團大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象龐大的身軀、噸位以及強大的力量,但是馬戲團用來綁住大象的卻是一個小小的木塊?為什麼這小小的木塊就能綁住大象,據我了解大象的力量是可以將樹拔起,並輕易脫逃的,那牠為什麼不逃呢!有人說牠被馴服了,但既然被馴服了那為什麼還需要銬上腳鍊?最後終於找到了答案那便是「大象失去逃走的慾望」,是因為被木樁困住,而那根木樁就跟大象還是稚嫩的初生之犢時,困住自己的另外一根木樁是一模一樣的。

木樁對於稚嫩的小象而言,太過堅硬,無法鬆脫束縛。而這種無力感深深的烙印在兒時的記憶裡,讓牠再也沒有懷疑過那個回憶,再也沒有回頭證明自己是否有能力掙脫,就屈服於命運認定自己沒辦法做到,以後一定也不能,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做到,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嘗試,要竭盡所能的全力以赴,外界的束縛並沒有想像中可怕,真正的阻礙源於過去。對於遭受到家暴的兒童也是如此,即使成年了,但是因為記憶烙印太深,忘了自己是有力量去掙脫...。

人生總是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當我們面臨挫敗時,經驗法則往往會讓我們選擇避開與屈服。「鎖住大象的心靈木樁」, 不禁讓人們深思,我們身上是否也綁著如同箝制住大象的木樁,從未重新省視自己,帶著沒辦法做到的想法,受限於挫敗的經驗,不再嘗試任何可挑戰的事物。

對於成就、財富、家庭、愛情、人際關係……等等人們往往預測標準,認為非如此不可這些必須使人執著於固定的角度,衍生無窮的煩惱。如果能深究探尋每篇故事的深處,就應該能在故事中,找到心靈深處最純真的自我。其實許多人以為必需的東西,都不見得是必須,或者說,並不是原本想像的那種必須,這是小說反覆想傳達的觀念。

作者很巧妙的運用了各種不同的故事引導書中的主角去思考跟檢討自己的想法與抉擇…簡單易懂也容易讓我們進入書中的想法,沒有心理學叢書太過艱澀的理論,是一本有深度但是又沒有難度的書,以一般的談話內容,讓你一步一步的慢慢了解、分析,藉此解開你心中的疑惑,使你豁然開朗。

NO.12「動物農莊」讀後心得

動物農莊的故事給了我非常寬廣的思考空間,儘管它只是一篇寓言,但我相信它一定打動了很多人的心。反思現在的社會不也這樣嗎?大家團結努力的想要建立自己的理想國家,但最後能堅持實踐自己夢想的,卻是少之又少。人們從抗拒不了金錢及權力的誘惑,縱然已得到了卻想要更多的金錢及更大的權力,貪念也就因此循環不止,動物農莊就是個借鏡。

動物農莊原本是一位「瓊斯」農夫所經營,但因他仗著權威一直欺侮著動物,每天都讓動物們有做不完的事,且供應的食物又少,動物們便開始暴動,合力把專制獨裁的農夫趕出去,並讓最「聰明」的豬當領導人。

動物們也定了他們自己的七條公約:一、兩隻腿的是敵人 二、四條腿或有翅膀的是朋友 三、動物不得穿衣服 四、動物不得睡在床上 五、動物不得喝酒 六、動物不得殺動物 七、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來保障牠們的權益。

然而一切看似完美的未來卻支持不了多久,兩隻公豬「雪球」及「拿破崙」因意見不合,開始劃分它們的界線。而兇暴的「拿破崙」把「雪球」趕出了農莊,並開始了稱霸獨裁,並把條約一一地修改過,慢慢的步向「人類」的後塵。當然,最後動物們又被奴役了,且還是被自己的同胞奴役的。

每個人心裡都有著自己的天堂,沒有人喜歡被奴役,人人都希望受到平等待遇,但這又談何容易?現實與夢想往往是無法達成共識。

作者也很巧妙的把人類的心靈從各個方面給描繪出來,藉此來映襯出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差異,想要一切自己作主,想完成自己的理想國,一切總是這麼地完美,但這種靠著「想」而創立出來的國家總是持續不久。領導者絕不是「聰明」就可勝任的,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沒有想的更廣、更遠,就會局限在自己的小框框內而不自覺。

天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拿破崙」與「瓊斯」的暴政使人卻步,而「拿破崙」好似現在的政治家一樣,永遠把話說得很美,不管最後到底會不會跳票。人民的無知早已被政客牢牢捉住,當你的未來及希望被掌握在他人手裡時,你就已被淘汰出局了,花言巧語總是令人心花怒放,甘願沉溺,有多少人可以逃得出來,又有多少人可以分得清呢!

NO.11「出賣笑容的孩子」讀後心得

男孩用笑臉跟男爵換取一輩子用不完的財富,但是他想要的真的是那樣嗎? 剛開始大家都會認為用笑容換取財富,是很划算的,沒了笑容不會怎樣,而擁有財富就不一樣了,有錢就能做自己想要的事,也可以環遊世界,但是有錢真的能擁有一切了嗎?沒了最基本的喜、怒、哀、樂這樣的人生真的會快樂嗎,人生就是得不斷的面對現實,體驗不同的人生才能真正體會到快樂的意義。

根據統計世界上有幾十億的有錢人,還有前陣子台灣流行的樂透彩券,每期幾乎會有一個億萬富翁的誕生,他們得到了財富就真的快樂嗎!?螢光幕前必須面帶著笑容,但私底下他們卻是孤單、孤獨的,真心的想要找個人聊天卻找不到,還得無時無刻的堤防別人,分辨旁人的忠誠度,連最基本的交談都覺得對方是有意圖的,最後他們眼中看到的只是做了這件事背後所獲得的利益,難道這就是普遍的人想要過的生活嗎?

大部分的人都害怕貧窮,以為貧窮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困境,貧窮真的不快樂嗎?其實他們可以活得很快樂、很自在、很有尊嚴,只是看你如何去看待而已,一個發自內心真誠的笑所牽引出的快樂,時常是被認為很微不足道的,笑可以使心情也變的愉快,看事情的角度也會變得不一樣一切都會變得很美好,不管生活在多麼忙碌的工作中,也可以變的輕鬆自如,這個故事讓我們重新省思了財富、貧窮、笑容及快樂的意義。

現在真的有人願意為了某樣東西而出賣自己只為了換取自己想要的嗎? 新聞常報導某高中生只為買名牌包不惜下海賺錢,當我看見一個個為了想要得到一切而出賣自己靈魂的人,總覺得社會變了,變得為了錢什麼都可以無所謂,無所謂的道德觀,害怕受苦就必須犧牲自己的靈魂來換取,這樣的日子真的會值得留下紀念嗎?現實或許比較殘酷,但這是成長必經的過程,沒有太多理由不去面對,它不會像天使一樣,隨時守護著自己,只要我們隨時做好準備去面對,才能成功的踏出第一步 ,沒有人可以幸運的得到想要的一切,所以面對「現實」,未嘗不是件艱難的事。

每個人都知道,笑容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失去了笑容就失去了你最珍貴的財富,笑是無價之寶,擁有笑比擁有財富來的更可貴,直到你不能笑的時候才知道「笑能使人生更豐富」的道理。而現在我們知道笑是如此珍貴,所以有時試著對著自己大笑一下,不僅能使心情愉快,也可以改變自己的人際關係,別把笑隱藏起來,好好使用它!

2010年3月4日

NO.10「穿上顧客的鞋子—POS非常服務給您非常成功」讀後心得

本書開頭便點出「這年頭,誰能說他不是服務業」。的確在這麼一個不景氣和競爭激烈的時代裡,服務是所有企業再創佳績的唯一途徑。作者更以「穿上顧客的鞋子」貫穿全文,為顧客著想來闡述POS(Positively Outrageous Service)非常服務。並指出POS就是令顧客感到Unexpected(意外的)和Highly Memorable(非常難忘的)而有別於一般主管傳授給下屬的舊式服務理論(一切按照主管說的做),POS非常服務就是要製造意想不到的驚喜而使顧客難以忘懷。

且用蛋糕理論來說明POS非常服務:最上層-奶油花-「態度」中間層「產品價值」,最下層則為「管理能力」。並在書中一一說明每一層的重要性。在「態度層」舉出:飯店業中很流行一句話「如果你想讓一家飯店或餐廳關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放幾個臭臉的櫃檯」。馬上就讓我們了解服務態度有多麼的重要。「產品價值層」說明產品需求、解決方案。「管理能力層」則說明非常服務要有非常主管,有愛、用心才能使下屬信服於你。各層息息相關,就算在第一層有最漂亮的奶油花,但是管理鬆散無組織,蛋糕最後只會塌掉而已。

作者在紐約飯店當總監時,給飯店員工一句名言:「當你來上班時,請將你的個人情緒鎖在家裡」(When you come to work, please lock your emotion at home)。以說明一流的服務精神應具有一流的情緒控制,一流的管理人才更應具有一流的情緒管理!

記得啟揚老師在上旅館管理課時說過,在海外參訪到一家飯店Check-In時,遇到一個態度不好的櫃檯員,叫他們不要把行李放在大廳。然後老師就寫信給那家飯店的經理說明整個經過,結果經理就回信表示深感抱歉,並說會再次訓練其雇員,重則將開除,讓錯誤不會再次發生。這樣實際的例子讓我們了解到底層對顧客態度的影響是有多麼的大。

「危機處理」是蛋糕的的底層-管理能力的核心。記得文欽老師在課堂上也舉過一個例子:一位客人發現自己的餐點裡面有一隻蟑螂,這時應該是要連忙說抱歉,然後馬上叫廚房送一份新的餐點給顧客,並在結帳時詢問顧客有無受到驚嚇,讓顧客享有安全及信任感;還是帶著不信任的語氣,懷疑顧客是後來加入而來要求賠償,這樣的處理流程,怎還會有人會帶著愉快來光顧這家餐廳呢?

許多員工無法認同公司的產品,譬如一個廚師,連自己煮出來的食物都不敢吃,顧客又怎會相信這間餐廳而登門造訪呢?追究其原因是,員工沒有以服務的心規劃商品。想到是「別人」要食用(或使用),而不是「自用」,就以隨便的心態去處理商品,而造成自己的員工都無法相信自己做出來的產品,又如何要求顧客安心地購買使用呢?

作者最後期許台灣成為「服務之島」。只要人人帶著服務的心,用同理的愛來體會顧客的需求,這並不是辦不到的!

NO.9「我這樣考上東大和哈佛」讀後心得

每一本書會讓閱讀的人產生共鳴,都是與其過往經驗產生聯結,而「我這樣考上東大和哈佛」這本書,講的就是大家都有的考試經驗。每個人從小都經歷過不同大小的測驗,無論是平時考、期考、入學考、證照考,或是就職考,相信「想要變得很會讀書」是很多人的心願,埋怨自己不夠聰明的也一定大有人在,如果你有上述的想法,或是正在準備入學考、證照考、公職考,那我強烈鼓勵你閱讀本書,這本書提供一個成功學習的方程式,能讓你解開聰明的人才會唸書,或是我花一輩子也無法考上好學校的迷惑。

作者本山勝寬是東京大學與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若你以為他是天生資賦優異或是一路榜上有名者,那可就錯了,求學時因為雙親皆不在家中,所以作者年少時多過著貧苦的打工生活,也絕不可能有能力負擔高額的補習班費用或函授課程,高三時參加類似台灣國中所舉辦的模擬考被判定為E級,也就是「不可能上榜」的意思,但他靠著獨創的學習法自學,不但考上了東大,日後還出了我現在所分享的這一本書。

相對於東大的入學考試,作者對於英文的準備方式,也有其獨到的見解,本山先生的英文一開始並不算好,嚴格說來也許比大部份同學要差,因為大學時的本山先生英文只拿了C,也就是勉強及格的分數。自從訂定考取哈佛的目標,他先是考了第一次的TOFEL考試,滿分300他只考了193,第二次更只有180 ,另外一項美國人會考的GRE(美國研究所入學資格考)其中的語文項目滿分800只考了280,但經過兩三個月的努力TOFEL達到243,比較難的GRE更進步到620,對於總是期待學好英文而買了英文參考書,卻總是翻了幾頁就丟到一旁的我而言,本山先生的經驗不單是種鼓舞,他專注堅持的精神也很值得學習。

一開始就提到了自身經驗和本書中的聯結,是因為聽到很多或自己曾經感受到的學習障礙,「如果自己不夠聰明,也無法有大量時間來讀書,更沒有錢去補習,那我要如何拉高自己的成績或是通過這個考試呢?」。本山先生根據經驗而提出的成功學習方程式就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至於這個方程式的秘密,那就趕快去借書吧!

NO.8「哈利波特」讀後心得

風靡全球,它讓一位從領政府救濟金的單親媽媽搖身一變為身價百億的大作家,它讓出版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魔法狂潮,它讓全球的書迷願意徹夜排隊只為了搶先看到完結篇。它是誰?它是哈利波特─史上最知名的魔法師。

或許你不曾看過哈利波特,但是你卻知道麻瓜是什麼意思。哈利波特已被翻譯超過六十幾種語言,全套七集也通通都改編成電影,緊接著惡搞板的啥利波特、專屬哈利波特語言的名詞解釋書籍也跟著陸陸續續的出版。作者JK‧羅琳甚至也寫了一本給魔法世界裡的我們看的童話故事書。

哈利波特究竟有什麼魔力,可以讓全球的書迷們這麼著迷?

當初接觸到這本書,已經是距離現在八年多以前,我偶然的在教室裡的書櫃發現它。當時的我一定沒想到,原本只是想看看小說消磨時間的我,後來會多麼著迷於它所建構出來的世界。

哈利波特是個小孤兒,他住在他阿姨家的碗櫥裡,有一天,他收到了來自魔法學院的入學通知信,從此,他的世界就改變了……而我們的世界也跟著他一起改變了。JK‧羅琳用她的筆,帶領我們一起進入了哈利波特的世界。她創作出麻瓜、爆竹、魁地奇等這些專屬於魔法世界才有的特殊名詞,讓我們不只是閱讀哈利波特這本書,更是要我們跟著哈利波特一起到魔法世界裡去冒險。我們跟著哈利波特一起認識了榮恩、妙麗;認識了飛天掃帚、隱形斗篷;認識了黑魔法、護法;認識了麻瓜不懂的魔法世界。我看過一遍又一遍的哈利波特,每一次的閱讀都像是在聽老朋友說過去的經歷。即使我已經脫離青少年時期,但我對哈利波特的喜愛並不因此而減少,反而更加珍惜。它是我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讓我可以利用難得的休閒時光,藉由書本再進入魔法世界裡。

八年過去了,哈利波特也早已經完結篇,然而哈利波特颳起的魔法風潮卻依舊高調。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環球影城,建立了一座哈利波特主題樂園,故事裡的場景及設施都將在此化成真實。如此大手筆的規劃,證實了哈利波特在我們心目中最hito的地位。哈利波特不只是一本書,它更是魔法師的代名詞。


JK‧羅琳輕搖著筆桿,撼動了全世界的心。

NO.7「新愛的教育」讀後心得

身為教育工作者多年,接觸過各式各樣的學生,從五專至幼稚園;深深感觸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們晉升至「社會」這個大環境之前,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培育、薀育。在戴晨志博士的「新愛的教育」此書中,提及許多教育相關的議題「班級經營」、「潛在課程」、「多元智慧教育」等等,是一本給予教師或即將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優良參考書。

時常聽見師資培育生、新手教師、老手教師或實習教師說:「現在的孩子好難教喔!」加上教育部推行「愛的教育」多年,過去的「打罵教育」與「填鴨教育」已不是現代主流,那麼如何施行「愛的教育」呢?實施「愛的教育」真的對於現代的新世代有用、有幫助嗎?

筆者在此書中看到了實施「愛的教育」的曙光,教育理念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要親自施行和體驗。何謂「新愛的教育?」從戴博士這本書中,看到不是官僚用語宣傳而已;而是教學現場的教師親身的感受與體會,筆者曾經也是位對教育充滿期待與熱血的教育者,從事教學工作已有十一年了,遇見過各式各樣的學生,調皮搞柽的、乖巧聽話的、認真用功的、負責積極的、安靜沉默的….,如何教育這些孩子,並不是只有一套方法或理論能夠實踐而已,而是要去仔細、用心觀察這群孩子的成長背景、學習經驗、興趣等。「人文主義」著重教育「人」,以「學生為本位」出發,從「新愛的教育」書中的故事內容與讀者本身的教育經歷,發現「教師的用心」,孩子真的能夠感受到,人都有一貫的思維模式,也常被過去的想法所制約;但我們可以打破以往的思考和觀念,讓自己在溝通的方式上,有新的嚐試和突破。從事教學工作,不要有先見之明或偏見存在,也不要人云亦云。教學者容易運用權威去壓制學生,但我們可以試著有創意、有耐心、循循善誘的引導,這比嚴詞教訓或命令,更有助於學生們的自我成長。這個是需要時間去證明的,孩子們不可能馬上轉換成你要的學生或學習狀態,身為教育人員更要有信心、毅力、堅持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這同時也是項學習,可不是嗎!

NO.6「漢字的故事」讀後心得

學校宿舍裡的書桌上,幾乎每個同學都有一台電腦。到了繳交報告前夕,振筆疾書的狀況已不復見,唯一的聲音通常是鍵盤和滑鼠的敲擊聲。
  
        在練習文字表達的過程裡,始終覺得握著筆桿是一種夾雜著充實安心卻又沉重的情緒。從筆下流瀉而出的千言萬語,盡是心靈深處的吶喊與呼喚。每次心中脹滿感動,書寫就是最佳的紓解管道,讓悲傷的、歡欣的、憤怒的、感動的,各種絢爛的生命色彩躍然紙上,更不斷地尋找更深刻的表達方式。

  這段話摘錄自先前大學入學時撰寫的簡歷,現在看來更是感觸良多。在大學裡,我認識了不少理工科系的同學,平常使用通訊軟體對話時,打字的速度都非常迅速,但網路平台和電腦便捷的使用卻幾乎讓人失去書寫的能力。

  中學時期,逢年過節總是習慣和朋友交換賀卡傳遞祝福,至今收到的大部分都已化為電子郵件或是電子賀卡,鮮少得見親手寫的紙卡。算一算從大一起,收到的信件或卡片不超過十隻手指頭。當然,裡頭也常出現立可白塗改的痕跡,而錯別字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問過這些朋友,他們總是說,在電腦上打字,系統會自動列出一整串同音的字元以供使用者選取,幾乎不需熟記字形,能夠辨認即可。久而久之,真正到了要提筆時,才赫然發現早已忘了該如何書寫。

  真正動筆,一筆一劃的揮舞才能夠真正體會出文字的趣味性。打字只要拼音正確,電腦系統能依照前後文意自動設定正確用字,甚至不用使用者動手。這些都還是物質層面的影響。更嚴重的是近年來哈韓、哈日、崇洋蔚為風潮,國內學習外國語的人數逐日增加;當然我同意外文能力是一種為自己加值的優勢,但是一昧欽羨他人而忽略母語學習豈非本末倒置?

  說到這裡,其實最令我在意的還是作者的國籍。也許正因為漢字是日常生活中隨時會用的,大家都認為它簡單,所以少有人想去深究;但對外國人來說,漢字是有距離的,正因領略著樂趣而探索,並將之發揚光大。一個瑞典人能夠對中國文化了解到這種地步,其認真執著的態度實在令人汗顏。

  若與其他文字相較,也許文法結構沒有拉丁文來得嚴謹,書寫便利性不如英文,但每個字都乘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這種長久醞釀出的藝術美感卻是其他文字無可比擬的。人們習慣依靠文字來描述週遭生活,卻往往忽略文字背後世界蘊藏的許多驚喜。

  書中許多字例推論過程,詮釋明確、證據豐富;從《甲骨文編》、《金文編》裡一一找出那三百零四個字的古老原型,讓讀者一眼就能辨出演變趣味,佐以考古出土器物圖片和實地走訪中國大陸所拍攝的大量生活剪影,文字敘述部分除了引經據典的源流說明外,更包含個人對漢民族生活文化的領會。而造字緣起部分解釋,也許只是「一家之言」,與其他學者的研究不一定相符,但最寶貴的是作者對每個字滿懷感情與想像,細膩地為每個字挖掘出背後豐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趣味。

  文字是中國文化的精隨,五千多年來的生活經驗皆蘊藏其中。從文字上,可以看見山水、動植物等大自然。從甲骨文、金文直到今日,乍看之下差距極大,但彼此間仍緊密聯繫著。寫法不同,掌握和反映現實的手法依然如故。自文字創造以來時間更跌,也許部分變化不如大家想像的那麼大。其中像是「黑」、「雞」、「隻」、「雙」、「豬」等字的剪紙藝術最令我驚訝:剪紙的作者甚至沒到過城裡或接受教育,她們所擁有的只是共同的生活經驗,足以得見漢字表達如此貼近生活。

  這本書裡,我看見的文字充滿了情緒和生命力;像介紹犬字時,除了說明一般作為寵物,還提到了中國人吃狗肉的習慣;敘述挑狗時就像義大利人挑選水池裡的樽魚一樣(想起童年和家人到德基水庫吃活魚的經驗);寫到麥,更是以兩頁的篇幅大量的介紹中國傳統麵食:餃子、包子、餅、麵條,從桿揉麵皮到選擇餡料,有趣的程度就像是一篇詳細的飲食文學,原來介紹一個字還可以這樣切入。和同學討論讀書進度時還有人打趣道:「看來作者也是位饕客。」

  另外也體會到想像力的重要,書中許多舉例;像是「樂」字末段舉荀子描寫的祭祀場景,悠揚柔和的樂音連同肉、美酒和穀物的香氣飄散到了天上,打通人們、上天和祖先的聯繫。從這此場景聯想無疑能夠迅速感受到歡樂的氣氛。另外如「窗」字,舉的是北京蘇州和安陽的實際生活經驗;作者觀察舊住宅區的生活型態:夜晚來臨後倦鳥歸巢,家門裡開始熱鬧的生活,炒菜做飯、孩子鬧脾氣等等各種聲音交雜在一塊,這時候從外頭往裡看,木格窗戶透出的微弱燈光灑落一地;木格窗戶豐富的窗櫺圖案正如「窗」字。

作者接受新聞訪談時提到,漢字的存在使中國文化具有驚人的連續性;直至今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能看到一些與三千多年前文字創造者們所經歷完全相同的畫面,有種跨越時空的愉悅感。她說:「那些形象是書面語言的基本要素,反覆出現在新的和引人入勝的結構中,一旦逐個認識了它們,它們不僅會成為文字的鑰匙,而且也有助於了解這些文字創造時、以及今天的實際生活。」字裡行間可以清楚感受到作者對於中華文化的欣賞,但之所以能引起共鳴,我想應該是這種欣賞屬於理性深究探討之後的產物,而非盲目崇拜或追尋所致。

2010年3月3日

NO.5「椿哥」讀後心得

歷史記載大時代的變動,某一場重要戰役,某大家族的興盛衰落,某一段針鋒相對的外交談判。古代帝王身邊有史官記載其每日的行為舉止言談,現今有狗仔蟄伏在每個稍有知名度的人物身邊,為他們的生活大書特書。我常在想,歷史就是由這些金字塔頂端的人建立的嗎?生活在地平線上的小老百姓難道就不曾留下些什麼?還好,平路的《椿哥》破除了我的疑惑。

我認為一部精彩動人的小說是建立在對人性的觀察,對時代變動的敏銳。平路經歷過那個逐漸遠去的年代,她迫切的想紀錄那難以淡忘的一些人、一些事,在她的舊版自序裡提到:當我年歲長大,自認為能夠用更寬容的心胸看周遭的現象時,我才逐漸了悟到當年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在那樣的現世中,自有一些破碎與苟且之間的掙扎......

隨著我成長的過程,戰火的記憶終於在老一輩人的腦海中漸漸褪去,同時,我們的社會亦一日日富裕起來,大多數人便都能夠由此一新興的繁榮中邁出腳,在這個漸次開放的社會裡力爭上游。

只是,仍有那被遺落的、遺忘的一批人啊!

椿哥是那被遺落、遺忘的一批人中的一個,其貌不揚的外表,畏縮的性格,讓他即使站在舞台中央,也仍舊引不起任何的注目,更何況他從小缺乏父母的疼愛與照顧,讓他只能眼巴巴的羨慕其他孩子的幸福,偷偷在內心的一角幻想自己有天也會擁有這樣的幸福。平凡到極致的椿哥即使身懷悲慘的故事,但因為他的毫不起眼,連成為悲劇英雄的本錢都無法堆積。這樣一個人物很難想像會成為一篇小說的主角,但在那個年代,放眼望去,皆是椿哥。

沈默寡言的椿哥自小因為戰亂無法受教育,隨後跟著爺爺來到臺灣投靠未曾蒙面的父親,但是父親與因為利益而成婚的後母根本容不下他,椿哥被踢到南部和叔叔一起生活,沒知識、沒勞力的他連跨出大門都困難,他只能安居在家中,照顧老人、病人。

書裡提到,叔叔的宿舍是工廠提供,大雜院裡的左鄰右舍都是叔叔的同事,本省籍多些,外省籍又分三十八年前來台,三十八年來的,或三十八年後來的,貧窮程度隨來台時間成正比。大家同住在一個屋簷下,肘子碰肘子,早就破除了省籍交上了朋友。

「蕃薯、芋頭」是政客們愛用的選舉語言,彷彿百姓安居樂業,相互合作是他們最看不慣的,非得重塑省籍情結的話題,唯恐天下不亂。小說中,平路刻意放進這一段情節,是真實生活的再現,也是要控訴上位者天高皇帝遠的無知。百姓怨對的是不顧人民生活的權力掌握者,只是他們的身份部分剛好是撤退來台的外省人。其實,所謂的本省人也只是比較早來到臺灣的外來客,離鄉背井討生活的辛苦大家都嚐過,又怎麼會為難這一群初來乍到的新朋友。

時間的巨輪繼續轉動,椿哥安縮在自己一方天地,臺灣卻在美援的幫助、官僚的政策下,經濟逐步穩定發展。那時候,城市已經開始漸漸邁向繁榮,後車站一帶新起了許多兼做店面的磚造公寓,建材業更顯現出一片好景。

椿哥已經長大,他開始對自己的現況感到失望,他在偶然的機會下,開始從事手工饅頭的生意。記得在很多描寫早期臺灣社會的影片中都會看到,騎著三輪車兜售「山東大饅頭」的叔叔伯伯們,在這篇小說中,作者同樣的描述,強化了我對那個時代的想像。好景不常,手工饅頭被進入市場的新產品「機器饅頭」打敗了。

「咚嗆!咚嗆!」的機器聲慢慢響起,彰顯時代的往前行,這時臺灣的輕工業開始發展。椿哥也意識到時代正在改變,自己是不是也該追上眾人的步伐?他買了一台壓麵條機器,撫摸大大的機身,這是這麼多年來,他唯一擁有,不會背叛他的伙伴。

輕工業依《台灣行業標準分類》標準,分為九類,其中以食品工業與紡織工業最為重要。食品工業發展歷史較為悠久,戰後曾被台灣列為重要發展的工業部門之一。五O年代初到六O年代中期,食品工業產值曾居台灣製造業產值的第一位,也是當時最重要的外銷產品。
(節自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ta/439679.htm

在小說中,大時代的動亂並不是著重的地方,反而刻意營造的是小人物為活下去的掙扎與努力。椿哥在經營麵條生意後,生活逐漸好轉,也存下了一筆錢,而這也是當時普遍人民的情況。

椿哥從南部回到台北,闊別二十年,台北變了一個樣,在他做家庭代工的同時,外面世界急遽變遷,十大建設發展,貫穿南北的高速公路通車,起降頻繁的七四七客機來往太平洋兩岸,半個地球濃縮成週末的去處。家庭環境尚可的孩子都紛紛被送出國喝洋墨水,似乎這就是未來幸福人生的保證。

小說的結局在故事大綱可以看到,對椿哥來講,幸福在另外一個國度,而他剛好不住在那裡。椿哥的卑微與沈默我相信是當時許多人的寫照,而這群無聲的人,默默的見證臺灣從四O年代到七O年代的經濟起飛,他們或許被歷史遺忘,但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唱出了一首時代之歌。我在二O一O年的此刻,遙想過往,似乎不再那般無法觸及。

NO.4 <此篇文稿有相互抄襲之嫌(相似度達百分之60以上),予以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