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名:
59813004謝侑蓉,獲得禮券5000元
編號:NO.6《漢字的故事》
第2名:
49716001游筑鈞,獲得禮券3000元
編號:NO.28《秘密》
49514030陳映伶,獲得禮券3000元
編號:NO.45《哈利波特系列》
第3名:
59813007邱子瑜,獲得禮券1500元
編號:NO.25《愛倫的故事》
4971A017劉茗珠,獲得禮券1500元
編號:NO.24《失落的一角會見大圓滿》
4971A046黃茂菖,獲得禮券1500元
編號:NO.16《隋亂》
佳作:
49811011盧以嫺,獲得禮券500元
編號:NO.40《最後一場畫展》
79514006余品蓁,獲得禮券500元
編號:NO.31《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49511006林怡君,獲得禮券500元
編號:NO.23《失聯的飛行員》
59813015 邱崧榕,獲得禮券500元
編號:NO.5《椿哥》
49713051陳元茂,獲得禮券500元
編號:NO.15《我們選擇的告別》
恭喜以上得獎者...
2010年4月12日
2010年3月26日
NO.46「生活十講」讀後心得
人的一生需要不間斷的學習,其中,除了父母的教養、師長的教誨以外,還有一種最重要的方式使我們學習。那是,「生活」。
生活也就是社會學,它和書本上的知識同等重要。在學校裡師長們教我們認識世界的最初、知識的基礎、藝術的開發與崇拜,而這些都需要由社會來讓我們實踐,並且在不斷體會的過程中也了解真實會因為腐敗而變得醜陋。
父母和學校是我們的保護傘,給我們講述社會的種種,但又規避著最現實面的險惡,使我們似懂非懂、似懼非懼。
我們應該要做點準備,是心靈方面的防護,讓自己有能力去面對未來的一切。
蔣勳此部新作─「生活10講」正是給予我們心靈餵養的最好力量。書中選擇了10個面向來作深論,分別是:價值、官學、倫理、信仰、物化、創造、文學、愛情、情慾與食代,這些就是社會學最基本的要素。
蔣勳的觀點並不特異獨行,是我們都知道而卻被遺忘的基本道理。閱讀時不會產生排斥感,反而會因為內心深處的觀感被挖掘出來進而產生認同,由認同來省思,最後有了新的領略與通悟。
此書的主題是以生活最為出發點,書中文字以一般人皆可觸及的人、事、物來做延伸,除去了空靈又廣泛的意念性文字,使讀者能夠敞開心胸的接受這些好的觀念。同時,也活化了自身的文字閱讀慾望,因為書中涉及的生活面向實在豐富,從社會新聞、法國藝術、古典文學甚至是金剛經皆有所涉獵,這引發了我的求知慾,想要把書中提及的、我不懂的、沒閱讀過的通通品味一次!這,又是另一層面的心靈熟成。
「生活1 0講」,也可看做是在重新提醒社會的最根本;是小時候一直不斷被教育的基本概念,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被遺忘。這不是一本哲理書,更不是勸人向善的規範書,是蔣勳運用淺易的文字,唸叨著最寶貴的社會的本質,期待將人們沉睡的記憶喚醒,期待著這個社會的進化與美好!
很喜歡蔣勳的文字,那麼樣的言簡意賅,卻又是悠遠流長,總能激發我無限的深省。沒有語重心長、沒有慷慨激昂,只是用他一貫的那淡淡又帶著漠然的口吻,講述他認為最需要被活化的生活議題。這是一本沒有年齡斷層的書,青年人需要看、中年人應該看、老年人必須看。青年人看了以後,可以找到純真與勇氣;中年人看了以後,可以給予自己警惕與力量;老年人看了以後,可以將此書的觀念傳承。
我想,觀念的扶植與導正是極其重要的。建立了正確的觀念與態度,就算將來受到威脅或逼迫,使得立場動搖、觀念崩落,只要想想自己心中最初始的「衷」,就能獲得勇敢向前的力量!
生活也就是社會學,它和書本上的知識同等重要。在學校裡師長們教我們認識世界的最初、知識的基礎、藝術的開發與崇拜,而這些都需要由社會來讓我們實踐,並且在不斷體會的過程中也了解真實會因為腐敗而變得醜陋。
父母和學校是我們的保護傘,給我們講述社會的種種,但又規避著最現實面的險惡,使我們似懂非懂、似懼非懼。
我們應該要做點準備,是心靈方面的防護,讓自己有能力去面對未來的一切。
蔣勳此部新作─「生活10講」正是給予我們心靈餵養的最好力量。書中選擇了10個面向來作深論,分別是:價值、官學、倫理、信仰、物化、創造、文學、愛情、情慾與食代,這些就是社會學最基本的要素。
蔣勳的觀點並不特異獨行,是我們都知道而卻被遺忘的基本道理。閱讀時不會產生排斥感,反而會因為內心深處的觀感被挖掘出來進而產生認同,由認同來省思,最後有了新的領略與通悟。
此書的主題是以生活最為出發點,書中文字以一般人皆可觸及的人、事、物來做延伸,除去了空靈又廣泛的意念性文字,使讀者能夠敞開心胸的接受這些好的觀念。同時,也活化了自身的文字閱讀慾望,因為書中涉及的生活面向實在豐富,從社會新聞、法國藝術、古典文學甚至是金剛經皆有所涉獵,這引發了我的求知慾,想要把書中提及的、我不懂的、沒閱讀過的通通品味一次!這,又是另一層面的心靈熟成。
「生活1 0講」,也可看做是在重新提醒社會的最根本;是小時候一直不斷被教育的基本概念,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被遺忘。這不是一本哲理書,更不是勸人向善的規範書,是蔣勳運用淺易的文字,唸叨著最寶貴的社會的本質,期待將人們沉睡的記憶喚醒,期待著這個社會的進化與美好!
很喜歡蔣勳的文字,那麼樣的言簡意賅,卻又是悠遠流長,總能激發我無限的深省。沒有語重心長、沒有慷慨激昂,只是用他一貫的那淡淡又帶著漠然的口吻,講述他認為最需要被活化的生活議題。這是一本沒有年齡斷層的書,青年人需要看、中年人應該看、老年人必須看。青年人看了以後,可以找到純真與勇氣;中年人看了以後,可以給予自己警惕與力量;老年人看了以後,可以將此書的觀念傳承。
我想,觀念的扶植與導正是極其重要的。建立了正確的觀念與態度,就算將來受到威脅或逼迫,使得立場動搖、觀念崩落,只要想想自己心中最初始的「衷」,就能獲得勇敢向前的力量!
NO.45「哈利波特系列」讀後心得
「嘿!你幹嘛來讀旅運啊。」
「恩,可以環遊世界啊,多棒,那你呢?」
「我喔…….因為哈利波特啊。」
「……」
夢想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誰說努力就一定會達成呢……? 古人都這麼說。
「我要當總統!」
「我要當老師!!!」
「我我我我!!!我要當最漂亮的新娘!」
「我…我想…我想當女巫。」
一定要跟著社會所限制住的思想活著嗎……? 好像是這樣。
逐漸隨著時代的腳步,開始慢慢遺忘,最初在心中那份樸實的純真,直到翻開了這本書,慢慢拾回了被時光沖刷過後的熱情。
『哈利波特』一本曾經被我嘲笑過書名過於詭異的書籍,在偶然的機會下,跟著潮流,一起沒入那片奇幻的帝國,心裡被遺忘的那個夢想,開始燃燒。
擁有魔法的國度,是很多人所夢想的世界,但是它存在嗎? 沒有答案,那是人類最心底的渴望,希望很多事都可以用魔法解決,我要變有錢,我要飛,我要利用魔法征服世界,有了魔法,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那是一個希望的世界,但是故事裡的主角,跟正常的我們一樣,有挫折,有失敗,有徬徨,有無助,並不是成為一位被眾人所知的人時,就會一切順利,就會完美無瑕,
故事中的英雄、主角,總是被人塑造出了完美的形象,擁有蓋世武功,謙虛,溫柔,不會有太多負面情緒,是那種找不到的完美人物,就是因為沒有,所以他們被虛擬成了一個只能用幻想才能看見的人,故事總是這樣子的。
總是覺得主角是不應該羨慕人家,不應該忌妒別人的,不是嗎?但是哈利他會羨慕別人擁有美好的家庭,他會認為他這麼出名而有了所謂驕傲的情緒,他忌妒朋友成為他認為自己會得到的位置,種種的負面情緒在哈利身上都可以發現到,而在配角榮恩的身上,也看見了他因為家人所給予的期望所造成的性格,羨慕主角那樣子的有名聲,忌妒的心態就這樣慢慢的出現,從其他的角色觀察,沒有人是完美的,是有私心,有欲望的,這就是人性,很寫實,在這本書裡,我看見了一個正常人會擁有的情緒,這讓整部故事有了更真實的感覺。
過去總是羨慕故事裡面的劇情,好想跟他們一起在那個世界上課,好想在那樣的環境下打拼,好想像主角一樣完成每一件事,好想那樣,好想這樣,總是沉靜在那樣的幻想下,一天,突然的發覺,其實那些都只是一種情緒,一種期待,一種感覺。發現跟同學一起上課,跟大家一起打拼,跟朋友一起完成每一件事,不就跟小說裡的人物在做著相同事嗎,都是為了目標,而付出努力,為了將來,而奮鬥打拼。
那是他的故事,我有我的劇情,他的故事是安排出來的,我的情節是自己創造的,雖然那魔幻的世界,很令人羨慕,不過我也可以創造出令自己滿意的世界,不是嗎,盲目的崇拜,讓我曾經迷失過。既然這條路不能走,那為何不走走看其他路呢?
我沒有魔法,但是我喜歡那個世界,不能進入,那可以慢慢接近吧。開始在國中,有了這個目標,開始從身邊找尋相似的味道,跟同學一起,跟朋友一起,跟大家一起,找尋一樣的感覺。
夢想是讓自己有衝勁往前的目標,我不知道要怎麼努力才可以進入充滿魔法的世界,但是我會努力讓自己接近屬於心中那份樸實的夢,這幾年,靠著這個夢想,我開時找尋自己的方向,走了這條路,有了現在的自己,那個夢很不切實際,但是它就是我心中最美的夢想,也是讓我走到這裡的一股動力。
這本書,我看見了人性,我看見了欲望,我看見了夢想。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想法,改變了我的選擇,改變了我。
「什麼!!哈利波特?」
「嘿啊,哈利波特在英國麻,讀旅運就有機會去英國找我心愛的哈利啦。」
夢想存在心靈深處,不去努力看看,那就真的不會成功了。
「當女巫!!笨蛋這世界上才沒有魔法。」
「你又知道了,我就是要當女巫。」
為什麼要被限制住,我想創造屬於自己的夢想國度。
你呢?你內心的夢想是什麼呢?
「恩,可以環遊世界啊,多棒,那你呢?」
「我喔…….因為哈利波特啊。」
「……」
夢想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誰說努力就一定會達成呢……? 古人都這麼說。
「我要當總統!」
「我要當老師!!!」
「我我我我!!!我要當最漂亮的新娘!」
「我…我想…我想當女巫。」
一定要跟著社會所限制住的思想活著嗎……? 好像是這樣。
逐漸隨著時代的腳步,開始慢慢遺忘,最初在心中那份樸實的純真,直到翻開了這本書,慢慢拾回了被時光沖刷過後的熱情。
『哈利波特』一本曾經被我嘲笑過書名過於詭異的書籍,在偶然的機會下,跟著潮流,一起沒入那片奇幻的帝國,心裡被遺忘的那個夢想,開始燃燒。
擁有魔法的國度,是很多人所夢想的世界,但是它存在嗎? 沒有答案,那是人類最心底的渴望,希望很多事都可以用魔法解決,我要變有錢,我要飛,我要利用魔法征服世界,有了魔法,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那是一個希望的世界,但是故事裡的主角,跟正常的我們一樣,有挫折,有失敗,有徬徨,有無助,並不是成為一位被眾人所知的人時,就會一切順利,就會完美無瑕,
故事中的英雄、主角,總是被人塑造出了完美的形象,擁有蓋世武功,謙虛,溫柔,不會有太多負面情緒,是那種找不到的完美人物,就是因為沒有,所以他們被虛擬成了一個只能用幻想才能看見的人,故事總是這樣子的。
總是覺得主角是不應該羨慕人家,不應該忌妒別人的,不是嗎?但是哈利他會羨慕別人擁有美好的家庭,他會認為他這麼出名而有了所謂驕傲的情緒,他忌妒朋友成為他認為自己會得到的位置,種種的負面情緒在哈利身上都可以發現到,而在配角榮恩的身上,也看見了他因為家人所給予的期望所造成的性格,羨慕主角那樣子的有名聲,忌妒的心態就這樣慢慢的出現,從其他的角色觀察,沒有人是完美的,是有私心,有欲望的,這就是人性,很寫實,在這本書裡,我看見了一個正常人會擁有的情緒,這讓整部故事有了更真實的感覺。
過去總是羨慕故事裡面的劇情,好想跟他們一起在那個世界上課,好想在那樣的環境下打拼,好想像主角一樣完成每一件事,好想那樣,好想這樣,總是沉靜在那樣的幻想下,一天,突然的發覺,其實那些都只是一種情緒,一種期待,一種感覺。發現跟同學一起上課,跟大家一起打拼,跟朋友一起完成每一件事,不就跟小說裡的人物在做著相同事嗎,都是為了目標,而付出努力,為了將來,而奮鬥打拼。
那是他的故事,我有我的劇情,他的故事是安排出來的,我的情節是自己創造的,雖然那魔幻的世界,很令人羨慕,不過我也可以創造出令自己滿意的世界,不是嗎,盲目的崇拜,讓我曾經迷失過。既然這條路不能走,那為何不走走看其他路呢?
我沒有魔法,但是我喜歡那個世界,不能進入,那可以慢慢接近吧。開始在國中,有了這個目標,開始從身邊找尋相似的味道,跟同學一起,跟朋友一起,跟大家一起,找尋一樣的感覺。
夢想是讓自己有衝勁往前的目標,我不知道要怎麼努力才可以進入充滿魔法的世界,但是我會努力讓自己接近屬於心中那份樸實的夢,這幾年,靠著這個夢想,我開時找尋自己的方向,走了這條路,有了現在的自己,那個夢很不切實際,但是它就是我心中最美的夢想,也是讓我走到這裡的一股動力。
這本書,我看見了人性,我看見了欲望,我看見了夢想。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想法,改變了我的選擇,改變了我。
「什麼!!哈利波特?」
「嘿啊,哈利波特在英國麻,讀旅運就有機會去英國找我心愛的哈利啦。」
夢想存在心靈深處,不去努力看看,那就真的不會成功了。
「當女巫!!笨蛋這世界上才沒有魔法。」
「你又知道了,我就是要當女巫。」
為什麼要被限制住,我想創造屬於自己的夢想國度。
你呢?你內心的夢想是什麼呢?
NO.44「陪你到最後」讀後心得
愛情,什麼是愛情?當我們努力的付出每一個部份的自己、當我們不計較的包容對方所有的任性過錯、當我們為了對方而做了許多的改變,那麼這就是愛嗎?如果對方背叛了、外遇了,那就不愛了嗎?既定的觀念好像就該如此簡單。史丹在結婚前就坦承的跟卡門說他患了孤獨恐懼症,但同時的他也離不開卡門,在愛與不愛之間,他們努力的想取得平衡。
就像每個愛情中的女人一樣,卡門樂觀地認為她的愛會讓史丹的孤獨恐懼症消失,所以她說服自己讓史丹擁有每個禮拜五的放縱,而絲毫的不過問。在這樣的看似平衡中,美好的彷彿身在童話故事書一般,史丹、卡門和女兒璐娜,然後打上標題寫著:全世界最幸福的家庭。只是全都打亂了,在老天開了玩笑後,就算卡門的愛依然不變的包容了所有一切,但癌症的長期抗戰卻可以讓愛緩緩的消失殆盡,於是史丹的心理疾病又復發了,他藉由一次又一次的外遇想要逃離那些濃濃藥水味,卻又藉著每一次陪伴卡門治療來彌補他的外遇行為,原來在不管幾年後的史丹都想取得平衡。
『我到底在這裡幹什麼,我並不屬於這裡。』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孤獨恐懼症,也許討厭一個人吃飯看電影、也許害怕孤單的旅行、也許恐懼當你想講話時卻沒人想聽,所以拼命的融入週遭的世界,不管是校園、家庭,甚至是在社會中,學著了解怎麼說每個人想聽的話、表現出每種大家認為的樣子,為得只是想有個人陪。然後開始疲憊,開始想要做回原本的自己,卻又不敢灑脫的拋下一切,既回不去也走不開,是的,我也想在這裡面取得平衡。
有時後失去一些美麗的東西是好的。老天縮短了卡門的生命,而卡門學會在有限的時間裡不留下任何的遺憾,其中一個就是讓璐娜記得『媽媽』。三歲的孩子要如何讓她知道媽媽快要不見了,要如何讓她在幾十年後也記得媽媽有多愛她,卡門和史丹的好友們寫了很多封信給璐娜,內容是他們眼中的卡門,這也將會是未來璐娜心裡的媽媽,雖然死亡帶走了生命,幸好它帶不走愛。不僅如此,史丹與卡門彼此都學會了誠實與接受,不管史丹多麼的花心,在最後的有限時間裡,那已經不是簡單的包容而已,而是愉快的接受那些殘缺卻滿滿的愛,卡門的心中只剩下感謝與思念。
每個人都害怕死亡,或許該說都害怕身邊的人消失,史丹的反覆掙扎渴望摯愛陪伴,卡門的害怕恐懼不想離開,不管是被留下來的、得離開的,都學習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了解待在彼此的身旁就是最美麗的時刻。史丹說:『享受生命是一門學問,而卡門已經畢業了』,不管時間的長短,最重要的是每一刻都很認真的活著。或許就是這樣的有缺陷、不完美的故事,才會如此的貼近人的心。
就像每個愛情中的女人一樣,卡門樂觀地認為她的愛會讓史丹的孤獨恐懼症消失,所以她說服自己讓史丹擁有每個禮拜五的放縱,而絲毫的不過問。在這樣的看似平衡中,美好的彷彿身在童話故事書一般,史丹、卡門和女兒璐娜,然後打上標題寫著:全世界最幸福的家庭。只是全都打亂了,在老天開了玩笑後,就算卡門的愛依然不變的包容了所有一切,但癌症的長期抗戰卻可以讓愛緩緩的消失殆盡,於是史丹的心理疾病又復發了,他藉由一次又一次的外遇想要逃離那些濃濃藥水味,卻又藉著每一次陪伴卡門治療來彌補他的外遇行為,原來在不管幾年後的史丹都想取得平衡。
『我到底在這裡幹什麼,我並不屬於這裡。』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孤獨恐懼症,也許討厭一個人吃飯看電影、也許害怕孤單的旅行、也許恐懼當你想講話時卻沒人想聽,所以拼命的融入週遭的世界,不管是校園、家庭,甚至是在社會中,學著了解怎麼說每個人想聽的話、表現出每種大家認為的樣子,為得只是想有個人陪。然後開始疲憊,開始想要做回原本的自己,卻又不敢灑脫的拋下一切,既回不去也走不開,是的,我也想在這裡面取得平衡。
有時後失去一些美麗的東西是好的。老天縮短了卡門的生命,而卡門學會在有限的時間裡不留下任何的遺憾,其中一個就是讓璐娜記得『媽媽』。三歲的孩子要如何讓她知道媽媽快要不見了,要如何讓她在幾十年後也記得媽媽有多愛她,卡門和史丹的好友們寫了很多封信給璐娜,內容是他們眼中的卡門,這也將會是未來璐娜心裡的媽媽,雖然死亡帶走了生命,幸好它帶不走愛。不僅如此,史丹與卡門彼此都學會了誠實與接受,不管史丹多麼的花心,在最後的有限時間裡,那已經不是簡單的包容而已,而是愉快的接受那些殘缺卻滿滿的愛,卡門的心中只剩下感謝與思念。
每個人都害怕死亡,或許該說都害怕身邊的人消失,史丹的反覆掙扎渴望摯愛陪伴,卡門的害怕恐懼不想離開,不管是被留下來的、得離開的,都學習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了解待在彼此的身旁就是最美麗的時刻。史丹說:『享受生命是一門學問,而卡門已經畢業了』,不管時間的長短,最重要的是每一刻都很認真的活著。或許就是這樣的有缺陷、不完美的故事,才會如此的貼近人的心。
NO.43「暗夜微光」讀後心得
什麼叫做英雄?
當你缺手殘腳,卻依然還活著時,人們就稱呼你為 英雄。
魯本‧賈耶戈(Ruben Gallego)在一九六八年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醫院出生了,然而西班牙當時動亂共產黨黨魁時期,年輕的母親奧蘿拉在情況危急下產下了雙胞胎。但是胎兒不足月,產後十天後,雙胞胎其中一個不幸夭折,倖存的另一個嬰兒卻不被眷顧:腦性麻痺,在戰亂的國家裡,奧蘿拉被監禁了整整一年半,好不容易獲准重返校園,醫院卻打電話通知這可憐的年輕母親:孩子死了。
這個沒有出生證明,沒有死亡報告又被醫院胡亂宣布死行的腦性麻痺嬰兒,就是魯可,賈耶戈。
打從有意識時,每個保母都是用著絕望的神情看著魯可,說著看似慈悲其實絕望的話:
可憐的孩子啊,但願你早早死去吧,這樣一來,你不必活受罪,我們也解脫了。
魯可是個腦性麻痺患者,簡單的說,他用一根指頭把她所目睹的人性殘酷,所經歷的社會歧視,以自傳式的方式告訴世人,他的人生。
魯可的大半輩子幾乎都在孤兒院或是老人院度過,蘇維埃政府提供了殘障人士的撫養基金,讓魯可能夠學習跟成長。只是在孤兒院裡,他未曾感到所謂的『飽足感』,童年的美好回憶幾乎和美食脫離不了關係,馬鈴薯泥搭配上新鮮的番茄或是塗了奶油的麵包,就有如天堂一樣的待遇。
10歲的魯可待過得孤兒院已經多到她只能用”好”或”不好”來記憶,在孤兒院的老師會邀請被領養的學長回來給孩子們演講,說著遙遠的國度以及飛黃騰達的成就,但是對魯可而言,讀書,他總是在班級上拿取優秀的成績,也能在老師授課時充分表達疑惑,但往往見到他的人並不是問起他的成績,而總是睜著大大的眼睛,說:他這樣能走嗎?
以讀書來效忠國家以回報政府的養育之恩,魯可不是不懂,只是他讀的學歷在高,永遠敵不過人們對他的第一印象,魯可卻已經習慣了。
孤兒院的老師會把15歲後的殘障兒童送往老人院,而老人院會把殘障的孩童歸類為瀕臨死亡的重症病患,所以到了老人院,這群急需被照料卻只能在潮濕又不見天日的病房裡絕望著,魯可才十歲的那年,嚐到了失去好友的痛楚,他知道再不了幾年,他一樣會被送往那裏,等待死亡的監牢。
十八歲的他被送往老人院,一切心知肚明,但是魯可不想放棄,或許這樣不屈不撓的個性緣自於她母親,縱使每個保母都告訴魯可他的母親是拋棄他的她女人,甚至更難聽,但又有誰是真的知道當時混亂的真相,魯可想知道。
十八歲那年他從老安養院逃脫了,開啟了他的尋根之旅。
跋涉了整個歐洲,尋遍了各個城市,終於在布拉格與失散整整三十年頭的母親重逢了。
這就像是個故事,為了賺取人們同情心以及憐憫情的暖情故事,但這卻是魯可的人生自傳。
他是個沒有手腳卻打贏勝仗,一個大戰全勝贏得人生大放異彩的戰士。
他揮舞的不是慘血冰鋒銳刃,他用的是一隻手指鎖敲打出的震撼哀愁。
他的人生太過坎坷現實,不外乎太過殘忍的社會或是難以承受的苦難纏身,但他不需要同情與憐憫之心,他值得的是人們滿堂的喝采與掌聲。
他是魯可‧賈耶戈。
當你缺手殘腳,卻依然還活著時,人們就稱呼你為 英雄。
魯本‧賈耶戈(Ruben Gallego)在一九六八年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醫院出生了,然而西班牙當時動亂共產黨黨魁時期,年輕的母親奧蘿拉在情況危急下產下了雙胞胎。但是胎兒不足月,產後十天後,雙胞胎其中一個不幸夭折,倖存的另一個嬰兒卻不被眷顧:腦性麻痺,在戰亂的國家裡,奧蘿拉被監禁了整整一年半,好不容易獲准重返校園,醫院卻打電話通知這可憐的年輕母親:孩子死了。
這個沒有出生證明,沒有死亡報告又被醫院胡亂宣布死行的腦性麻痺嬰兒,就是魯可,賈耶戈。
打從有意識時,每個保母都是用著絕望的神情看著魯可,說著看似慈悲其實絕望的話:
可憐的孩子啊,但願你早早死去吧,這樣一來,你不必活受罪,我們也解脫了。
魯可是個腦性麻痺患者,簡單的說,他用一根指頭把她所目睹的人性殘酷,所經歷的社會歧視,以自傳式的方式告訴世人,他的人生。
魯可的大半輩子幾乎都在孤兒院或是老人院度過,蘇維埃政府提供了殘障人士的撫養基金,讓魯可能夠學習跟成長。只是在孤兒院裡,他未曾感到所謂的『飽足感』,童年的美好回憶幾乎和美食脫離不了關係,馬鈴薯泥搭配上新鮮的番茄或是塗了奶油的麵包,就有如天堂一樣的待遇。
10歲的魯可待過得孤兒院已經多到她只能用”好”或”不好”來記憶,在孤兒院的老師會邀請被領養的學長回來給孩子們演講,說著遙遠的國度以及飛黃騰達的成就,但是對魯可而言,讀書,他總是在班級上拿取優秀的成績,也能在老師授課時充分表達疑惑,但往往見到他的人並不是問起他的成績,而總是睜著大大的眼睛,說:他這樣能走嗎?
以讀書來效忠國家以回報政府的養育之恩,魯可不是不懂,只是他讀的學歷在高,永遠敵不過人們對他的第一印象,魯可卻已經習慣了。
孤兒院的老師會把15歲後的殘障兒童送往老人院,而老人院會把殘障的孩童歸類為瀕臨死亡的重症病患,所以到了老人院,這群急需被照料卻只能在潮濕又不見天日的病房裡絕望著,魯可才十歲的那年,嚐到了失去好友的痛楚,他知道再不了幾年,他一樣會被送往那裏,等待死亡的監牢。
十八歲的他被送往老人院,一切心知肚明,但是魯可不想放棄,或許這樣不屈不撓的個性緣自於她母親,縱使每個保母都告訴魯可他的母親是拋棄他的她女人,甚至更難聽,但又有誰是真的知道當時混亂的真相,魯可想知道。
十八歲那年他從老安養院逃脫了,開啟了他的尋根之旅。
跋涉了整個歐洲,尋遍了各個城市,終於在布拉格與失散整整三十年頭的母親重逢了。
這就像是個故事,為了賺取人們同情心以及憐憫情的暖情故事,但這卻是魯可的人生自傳。
他是個沒有手腳卻打贏勝仗,一個大戰全勝贏得人生大放異彩的戰士。
他揮舞的不是慘血冰鋒銳刃,他用的是一隻手指鎖敲打出的震撼哀愁。
他的人生太過坎坷現實,不外乎太過殘忍的社會或是難以承受的苦難纏身,但他不需要同情與憐憫之心,他值得的是人們滿堂的喝采與掌聲。
他是魯可‧賈耶戈。
NO.42「喚醒心中的巨人」讀後心得
閱讀動機:
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還記得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是在2年前,那時心儀的對象和別人在一起,一次次失戀的打擊,促使我思考這個很多人也許終其一生找不到答案的問題。
那是一段多麼難熬的歲月,天天意志消沈情緒低落,我也試著閱讀坊間很多書籍,總認為那只是勵志故事的集合,又豈是每個人都能有相同際遇?那一句句勵志佳句,我不相信真有這麼容易做到。
直到我偶然看到世界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的故事,一切都變了!
讀書心得:
你知道你有隨時改變人生的能力嗎?
這是一本能解決你人生大部分問題的經典作品,除了很多實用技巧更有具體的練習題!本書的「信念系統:創造與毀滅的力量」章節便問你,你有多少個人生信念曾好好思考過他的出處?你相信了什麼導致你的情緒低落?如果信念是一張桌子,支持信念的依據或經驗是桌腳,你是基於哪些依據或經驗呢?
我才發現過去很多造成自己情緒低落的信念其實都找不到桌腳,作者也提供了練習題,幫助我釐清腦中的信念,並且區分為哪些對自己有幫助,哪些有傷害?有幫助的信念可以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好;有傷害的信念,則可以透過不斷的反覆辯證,思考他的幫助性,就能逐漸撼動他存在的理由。
發現積極改變自我的動力!
雖然有了成功的信念,但談得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書中「影響人生的力量」章節說明,人生所求可以簡單分成2件事,逃避痛苦與追求快樂。通常人不想做一件事情,比方學生考試將近卻不念書,就是逃避痛苦,而且他會做一些像看電視等追求快樂的事;到了考試前,他才會發現如果不讀書,後果更嚴重而開始唸書。如此的改變是因為痛苦和快樂在心中位置互易,依此原理,作者認為只要把痛苦和不想要的行為連在一起,把快樂和所想要的行為連在一起,反覆練習自然就能改變!隨後作者提供練習題,寫4件你認為該做卻拖延的事,先寫拖延而覺得快樂的理由,在寫不改變會造成的痛苦,最後寫如果行動之後會得到的快樂,越多越好。做完練習之後,我不再拖延任何該做的事情了,對我有非常大的幫助。
我有天天開心的魔法
有了信念以及積極做事的習慣,又該如何解決情緒低落的問題呢?本書「答案就在問題裡」章節告訴我,原來古今名人偉大的最大秘密,就是問自己對的問題,問題引導思考、領導人們注意忽略的事情、還有發掘可用資源。比方說沮喪時會問自己為什麼情緒這麼低落,越想越難過;但如果問自己,怎樣才能讓自己開心呢?腦中忽然充滿無限可能性,也樂觀起來。本章練習題更讓人振奮:每天早上問自己,人生有什麼讓我覺得快樂、振奮、感謝、欣喜、值得努力、驕傲,我喜歡什麼人、什麼人喜歡我,晚上問自己今天哪裡可以做的更好,哪裡做的棒極了繼續保持,今天有誰讓我感謝。每當我想到這些問題,並思考我的答案,就覺得自己好快樂!
能轉換情緒的神奇心錨
日常生活中若是情緒低落時怎麼辦?除了馬上問自己正確的問題,本書「改變可以馬上做到」章節說明了人類歷史最神奇的發現之一「神經語言程式」!本章舉出許多神經語言程式神奇改變多少人,以及大腦的精密複雜,更以科學的角度解釋:我們第一次做某件事都會在腦袋留下神經鏈,而我們越做越多次時,神經鏈也會越來越粗,這也就是為何看到檸檬就會想到酸流口水,或我去街上看到情侶就會想到過去失戀的種種,因為神經鏈都很粗讓我們飛快出現這些反應。本書舉出許多經典手法,其中一個是配合人習慣逃避痛苦這個原則,想想這個反應如果我不改變,會付出什麼代價,因為一般人只會想到改變的代價,卻很少想不改變得付出的代價。但最有趣的莫過於神經程式語言中的一種叫心錨的方式,他利用大腦分不清真實與虛構的原理,來幻想一些事情配上平常不會做的特別動作。
假設我想隨時快樂,我就回想從前有沒有什麼讓我很快樂的事,有很好,沒有就幻想,比方我假想自己是彭政閔,在奧運金牌戰對上洋基傳奇投手李維拉,擊出了再見全壘打得到奧運金牌,當下會多快樂,想到這時讓自己大拇指與小指用力捏在一起(平常不會做),就可以建立做這動作就快樂的神經鏈,以後有需要就讓自己大拇指小指捏在一起,頭皮就會發麻一下然後快樂起來,這就是心錨!
我用心錨克服了害怕上台報告的恐懼,我總在報告前一晚先幻想自己在教室、國際會議廳、市政府廣場甚至到萬人小巨蛋演講,講完台下歡聲雷動叫好時,讓自己右手拇指轉一圈,隔天報告前我轉一下拇指就會無來由的信心大增!
未來還要更上進
這是一本600多頁的書,有太多東西可以學習我說不完,但以上幾件是讓我印象深刻並確實改變我的,因為這本書大大改變了自己,他就是我心目中最hito的書!我希望自己能妥善運用這本書所教我的事情,創造自己更美好的人生。如果你也想喚醒自己心中的巨人,我也要熱情的推薦你這一本書,願大家都能保持熱情過生活!
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還記得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是在2年前,那時心儀的對象和別人在一起,一次次失戀的打擊,促使我思考這個很多人也許終其一生找不到答案的問題。
那是一段多麼難熬的歲月,天天意志消沈情緒低落,我也試著閱讀坊間很多書籍,總認為那只是勵志故事的集合,又豈是每個人都能有相同際遇?那一句句勵志佳句,我不相信真有這麼容易做到。
直到我偶然看到世界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的故事,一切都變了!
讀書心得:
你知道你有隨時改變人生的能力嗎?
這是一本能解決你人生大部分問題的經典作品,除了很多實用技巧更有具體的練習題!本書的「信念系統:創造與毀滅的力量」章節便問你,你有多少個人生信念曾好好思考過他的出處?你相信了什麼導致你的情緒低落?如果信念是一張桌子,支持信念的依據或經驗是桌腳,你是基於哪些依據或經驗呢?
我才發現過去很多造成自己情緒低落的信念其實都找不到桌腳,作者也提供了練習題,幫助我釐清腦中的信念,並且區分為哪些對自己有幫助,哪些有傷害?有幫助的信念可以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好;有傷害的信念,則可以透過不斷的反覆辯證,思考他的幫助性,就能逐漸撼動他存在的理由。
發現積極改變自我的動力!
雖然有了成功的信念,但談得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書中「影響人生的力量」章節說明,人生所求可以簡單分成2件事,逃避痛苦與追求快樂。通常人不想做一件事情,比方學生考試將近卻不念書,就是逃避痛苦,而且他會做一些像看電視等追求快樂的事;到了考試前,他才會發現如果不讀書,後果更嚴重而開始唸書。如此的改變是因為痛苦和快樂在心中位置互易,依此原理,作者認為只要把痛苦和不想要的行為連在一起,把快樂和所想要的行為連在一起,反覆練習自然就能改變!隨後作者提供練習題,寫4件你認為該做卻拖延的事,先寫拖延而覺得快樂的理由,在寫不改變會造成的痛苦,最後寫如果行動之後會得到的快樂,越多越好。做完練習之後,我不再拖延任何該做的事情了,對我有非常大的幫助。
我有天天開心的魔法
有了信念以及積極做事的習慣,又該如何解決情緒低落的問題呢?本書「答案就在問題裡」章節告訴我,原來古今名人偉大的最大秘密,就是問自己對的問題,問題引導思考、領導人們注意忽略的事情、還有發掘可用資源。比方說沮喪時會問自己為什麼情緒這麼低落,越想越難過;但如果問自己,怎樣才能讓自己開心呢?腦中忽然充滿無限可能性,也樂觀起來。本章練習題更讓人振奮:每天早上問自己,人生有什麼讓我覺得快樂、振奮、感謝、欣喜、值得努力、驕傲,我喜歡什麼人、什麼人喜歡我,晚上問自己今天哪裡可以做的更好,哪裡做的棒極了繼續保持,今天有誰讓我感謝。每當我想到這些問題,並思考我的答案,就覺得自己好快樂!
能轉換情緒的神奇心錨
日常生活中若是情緒低落時怎麼辦?除了馬上問自己正確的問題,本書「改變可以馬上做到」章節說明了人類歷史最神奇的發現之一「神經語言程式」!本章舉出許多神經語言程式神奇改變多少人,以及大腦的精密複雜,更以科學的角度解釋:我們第一次做某件事都會在腦袋留下神經鏈,而我們越做越多次時,神經鏈也會越來越粗,這也就是為何看到檸檬就會想到酸流口水,或我去街上看到情侶就會想到過去失戀的種種,因為神經鏈都很粗讓我們飛快出現這些反應。本書舉出許多經典手法,其中一個是配合人習慣逃避痛苦這個原則,想想這個反應如果我不改變,會付出什麼代價,因為一般人只會想到改變的代價,卻很少想不改變得付出的代價。但最有趣的莫過於神經程式語言中的一種叫心錨的方式,他利用大腦分不清真實與虛構的原理,來幻想一些事情配上平常不會做的特別動作。
假設我想隨時快樂,我就回想從前有沒有什麼讓我很快樂的事,有很好,沒有就幻想,比方我假想自己是彭政閔,在奧運金牌戰對上洋基傳奇投手李維拉,擊出了再見全壘打得到奧運金牌,當下會多快樂,想到這時讓自己大拇指與小指用力捏在一起(平常不會做),就可以建立做這動作就快樂的神經鏈,以後有需要就讓自己大拇指小指捏在一起,頭皮就會發麻一下然後快樂起來,這就是心錨!
我用心錨克服了害怕上台報告的恐懼,我總在報告前一晚先幻想自己在教室、國際會議廳、市政府廣場甚至到萬人小巨蛋演講,講完台下歡聲雷動叫好時,讓自己右手拇指轉一圈,隔天報告前我轉一下拇指就會無來由的信心大增!
未來還要更上進
這是一本600多頁的書,有太多東西可以學習我說不完,但以上幾件是讓我印象深刻並確實改變我的,因為這本書大大改變了自己,他就是我心目中最hito的書!我希望自己能妥善運用這本書所教我的事情,創造自己更美好的人生。如果你也想喚醒自己心中的巨人,我也要熱情的推薦你這一本書,願大家都能保持熱情過生活!
NO.41「拉瑪的領悟」讀後心得
故事中,主角是一位名叫「拉瑪」的小兔子,牠的身後有著一對翅膀,「拉瑪」就像是隱藏在我們身心裡的一個靈魂體化身,牠有著我們對這世界所有的好奇、以及天生的性格。這隻「小兔子」,在一個稱為「中途世界」(就像是一個靈魂體的領悟休息站,好等待轉世)中遊走,經由身旁的好友開導,到處學習,到處激發內心深處的領悟!
「拉瑪」,就好像是我們每個人的心裡世界,告訴我們怎麼想?怎麼做?它帶有著我們最原始最純真的天性,這些天性,有好有壞,而如何從中導正,全靠著一世世的投胎轉世,從每一趟中學習,去補足自己的不完美。故事中的「拉瑪」,一路上碰到不少動物朋友,牠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跨不過去的地方,身為旁觀者的「拉瑪」,從牠們身上學到自己所沒有的、所疑惑的,本書中的敘述,信不信全都見仁見智,但是,在我讀完本書後,有著很深的體悟與感想,所以以下,就是我想說出來和大家分享的觀感。
這一路上,「拉瑪」遇到一隻貓「莉迪亞」,「莉迪亞」從牠豐富的轉世歷程描寫出一句話,「所有的累世就像一生,而每一世在時空的汪洋中,也只不過是稍縱即逝的剎那。」,這句話我不僅思考很久感悟也很深,漫漫人生,過得似乎很長,卻是曇花一現,想想看,在我們身邊遇到的人、做過的事,到頭來,究竟是擁有多少?而我們從中獲得的,是實還是無?現在我仔細想想,覺得「生物」真的是個很奇妙的東西。我覺得地球上,不管是人、還是動物,我們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之間先天上就有形體上的差異,其實,我們的心,都是一樣的,我們,就好像個實習生,帶著不一樣的面貌、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去體驗我們的每一世,從中獲得心靈思想成長。
之後,「莉迪亞」又再次述說,「當你學會運用邏輯,常會遺忘了直覺,這樣你只能學到部份的真理」,我們所處的「社會」,一切的制式規定都是由我們「人」去創造而生,這些規定自然而然也就影響我們的直覺,而產生邏輯,我們的生活,時常有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或者我們去問別人,我該怎麼做?而我們那心裡頭最直接的想法「直覺」,時常被我們掩飾,因為我們有了邏輯,我們變得不敢去想像,不敢去做出最真實的自己,而這些直覺裡,有些卻是一些事情的大真理,它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是我們累世而習得的珍貴體驗。
「拉瑪」走著,遇到一隻猶豫不決的青蛙,這隻青蛙,決定不出牠要往哪邊跳,最後牠就一直待在原地,變成了一顆石頭。而「拉瑪」從中習到,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自己作選擇,沒有任何人能幫我們思考或者行動,我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許結果出來是錯的,但是那才是「自己」真正錯的,因為這樣,我們對「自己」才有更深的體悟,如果是別人幫我們做的抉擇,那結果的好壞,都是經由「別人幫忙」想像而來,而這樣結果的自己,我們自己認識嗎?
記得前幾年的某一天,父親剛從日本遊玩回來。我很興奮的觀看他們拍照的相片,每一張優美的景色都令我為之讚嘆!只是其中有一張,父親是站在一顆石頭旁,石子上只是簡單的刻了一些字,剎時我覺得很納悶?為什麼父親要找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定點拍照?但是後來,我仔細一看後,才明瞭父親為何如此珍惜它的原因。因為在這石頭上,清楚地刻了四個字,「一日一生」。
「拉瑪」,就好像是我們每個人的心裡世界,告訴我們怎麼想?怎麼做?它帶有著我們最原始最純真的天性,這些天性,有好有壞,而如何從中導正,全靠著一世世的投胎轉世,從每一趟中學習,去補足自己的不完美。故事中的「拉瑪」,一路上碰到不少動物朋友,牠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跨不過去的地方,身為旁觀者的「拉瑪」,從牠們身上學到自己所沒有的、所疑惑的,本書中的敘述,信不信全都見仁見智,但是,在我讀完本書後,有著很深的體悟與感想,所以以下,就是我想說出來和大家分享的觀感。
這一路上,「拉瑪」遇到一隻貓「莉迪亞」,「莉迪亞」從牠豐富的轉世歷程描寫出一句話,「所有的累世就像一生,而每一世在時空的汪洋中,也只不過是稍縱即逝的剎那。」,這句話我不僅思考很久感悟也很深,漫漫人生,過得似乎很長,卻是曇花一現,想想看,在我們身邊遇到的人、做過的事,到頭來,究竟是擁有多少?而我們從中獲得的,是實還是無?現在我仔細想想,覺得「生物」真的是個很奇妙的東西。我覺得地球上,不管是人、還是動物,我們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之間先天上就有形體上的差異,其實,我們的心,都是一樣的,我們,就好像個實習生,帶著不一樣的面貌、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去體驗我們的每一世,從中獲得心靈思想成長。
之後,「莉迪亞」又再次述說,「當你學會運用邏輯,常會遺忘了直覺,這樣你只能學到部份的真理」,我們所處的「社會」,一切的制式規定都是由我們「人」去創造而生,這些規定自然而然也就影響我們的直覺,而產生邏輯,我們的生活,時常有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或者我們去問別人,我該怎麼做?而我們那心裡頭最直接的想法「直覺」,時常被我們掩飾,因為我們有了邏輯,我們變得不敢去想像,不敢去做出最真實的自己,而這些直覺裡,有些卻是一些事情的大真理,它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是我們累世而習得的珍貴體驗。
「拉瑪」走著,遇到一隻猶豫不決的青蛙,這隻青蛙,決定不出牠要往哪邊跳,最後牠就一直待在原地,變成了一顆石頭。而「拉瑪」從中習到,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自己作選擇,沒有任何人能幫我們思考或者行動,我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許結果出來是錯的,但是那才是「自己」真正錯的,因為這樣,我們對「自己」才有更深的體悟,如果是別人幫我們做的抉擇,那結果的好壞,都是經由「別人幫忙」想像而來,而這樣結果的自己,我們自己認識嗎?
記得前幾年的某一天,父親剛從日本遊玩回來。我很興奮的觀看他們拍照的相片,每一張優美的景色都令我為之讚嘆!只是其中有一張,父親是站在一顆石頭旁,石子上只是簡單的刻了一些字,剎時我覺得很納悶?為什麼父親要找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定點拍照?但是後來,我仔細一看後,才明瞭父親為何如此珍惜它的原因。因為在這石頭上,清楚地刻了四個字,「一日一生」。
訂閱:
文章 (Atom)